最近有网友指证,2015年第二届青少年创意写作赛高中组一等奖获得者王某的决赛现场作品《闪电》,涉嫌抄袭他人作品,其另一篇入围作文《琥珀回家》也与他人已发表作品雷同,网友贴出了对比图文,明确显示王某作品和他人原作的惊人吻合,足可以证明抄袭部分占了相当比例。该网友还报料,王某已经通过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报名审核,正在网上公示。据悉,清华大学招生负责人已表示,目前王某的清华自招资格已被取消。
随着此事的曝光,引起各方关注的一个焦点便是如何看待当今在青少年中悄然流行的“同人文”写作,到底是模仿加创新呢,还是本质上就等同于抄袭。所谓“同人文”,是一种全新的文体,主要是借用原文本已有的人物形象、人物关系等所作的二次创作,这一写作方法目前在青少年中较为火爆,例如,如果有学生借助阿Q、吴妈、假洋鬼子、小D等人物重新构思一篇小说,就属于“同人文”。这次《闪电》被指抄袭的《未完成的肖像》就是“同人文”作品。有网友认为,作为专家评委理应对青少年文学有足够了解,及时发现抄袭行为。但评委会则认为这样的要求有些苛刻,因为评委们不可能读遍天下的书,都会有阅读的盲区,而且那个被抄袭的作品也不是什么名著,评委们对它不了解也是很正常的。
那么,最新发榜的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会不会也有“同人文”呢?上海市师大实验中学陆子涵同学是全国一等奖和“恒源祥上海文学之星”的双料得主。他说,明显感觉自己参加的这项赛事要严格得多,赛前就告知每个同学,一旦发现有作弊或非个人原创等情况,不仅文章报废,还会被取消参赛资格。
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组委会副秘书长严鸿魁说,由于作文毕竟不像数理化那样可以有标准答案作评判依据,所以更考验学生的诚实应答。他介绍说,一名参赛学生从省市的初赛到最终的全国决赛,至少要遇到8个评委,且他们都是“背靠背”打分。更主要的是,作文赛既考写作,还考听和说,比如,决赛中有一个环节就是听故事写作文,而且还要参加面试,回答考官针对决赛作品提出的各种问题。“我们既没有发现有‘同人文’,还将每篇决赛作文都扫描进了电脑,通过专用软件检索有没有重复的作文。”严老师说。
更有意思的是,昨天下午的上海颁奖活动,至少有20多位获奖学生缺席。因为,他们都是应届的初三和高三学生,组委会已经提前将证书发给他们,供他们在自主招生时使用。截至目前,的确有好多同学凭借全国赛的骄人成绩而被包括北大在内的多所国内名大学和名高中录取。 首席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