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是4月29日刚刚从美国总统奥巴马手中接过“2015美国年度教师”荣誉称号的莎娜·皮普斯,得克萨斯州北部城市阿马里洛帕罗·杜洛高中的一名英语教师。上周末,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等联合主办的2016年度教育论坛在沪举行,莎娜·皮普斯首度来华开讲。
谈职业:收入不高,但可以给人希望
“5岁的时候,我就想当一名老师。老师可以不管自己心情如何,遇到什么事情,都能站在校门口和每个学生微笑问好,这太伟大了!我幻想着可以在世界各地教书,中国也是其中一站。”而这次,莎娜终如愿以偿。
收入不高,工作压力大,在中国,一些老师为此离开了教育行业。莎娜坦言,在美国,教师队伍也因为类似的原因在不停缩水。
“尽管钱不多,尽管可能受不到应有的尊重,我还是选择了当老师,给人希望。”莎娜说,这就是她坚守校园的全部理由。莎娜5年前来到杜洛高中,这里90%的学生家庭都处于贫困线以下,孩子们来自缅甸、越南、老挝、卢旺达、肯尼亚、古巴、洪都拉斯等国家,说33种不同的语言,不少还是难民家庭。她为这些孩子订制在线课程,学校参加大学先修课英语III考试的人数,翻了一番。
谈创新:安静的教室不是好事
创新,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主题。“听到有的年轻人说,当老师就是不断重复教过的内容,变成备考机器,我很心碎。”莎娜。
在很多人看来,学生坐得整整齐齐,是件赏心悦目的事情。但是,在莎娜看来,安静的课堂最令人担心。“为了了解学生的上课状态,她把一节节课录下来,分析了视频之后发现,看上去安静的课堂里,有人在走神,有人在玩手机,或者做一些不相关的事情。”
莎娜认为,太过安静的教室意味着学生缺乏创新的勇气。创新,并不一定要发明一样新东西或者新技术,哪怕是找到一个新的数学解题思路,发现新的写作素材,都是创新。
莎娜坚信,让学生学会创新,教师首先要是创新的一员。教一个概念可能有30种方法,但是,有时候,必须找到第31种方法,才能应对另一批学生。虽然主动向校长申请教授全校最令人头疼的孩子,但是莎娜乐在其中,在她看来,正是这些逼她不断突破自己的学生,让她成为了最好的老师。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