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专家聚焦“将生命体验融入外科治疗”~~~
专家聚焦“将生命体验融入外科治疗”~~~
专家聚焦“将生命体验融入外科治疗”~~~
专家聚焦“将生命体验融入外科治疗”~~~
专家聚焦“将生命体验融入外科治疗”~~~
     
2016年05月1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家聚焦“将生命体验融入外科治疗”
医学融入人文关怀
有助缓和医患关系
左妍
  罹患胃癌的耄耋老人,如何劝告他不再适合接受手术?切除低位直肠癌的患者保肛失败,如何向他说出这个坏消息?昨天,同济大学首场外科学跨界论坛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举行。人文学者易中天教授、外科学泰斗黎介寿院士等多位专家围绕“将生命体验融入外科治疗”主题,展开一场医学与人文的大讨论。

  易中天提到近日引发社会关注的魏则西、陈仲伟事件,他认为,医患关系出现了“怪异”的局面,医学融入人文关怀有助于缓和医患关系。在疾病面前,患者是弱势群体,但由于医学的专业性和高门槛,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病人面对医生总是情绪紧张、激动甚至走向极端。“病人像是流水线上的零件,看不到医生的面孔,听不到医生的呼唤,他们的周围被无数的高科技包围着,冰冷而严酷。”因此,易中天站在患者的角度,希望医生转变态度,以友善与共情去安抚惶惑的病人和躁动的家属。同时他也指出,频繁的医闹、伤医事件会使得医生变成弱势群体,“如果看病时医生首先想到的是要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那么最终吃亏的还是患者。医生若无安全,我们就死定了。”

  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腔镜技术、机器人手术、靶向疗法等新兴技术日新月异,使得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升。但王锡山教授和郑民华教授均指出,当前外科学界有一个不甚理想的倾向——即在工作中较多地关注技术应用和病灶的处置,而忽视生命的整体性和人的社会性。对此,十院胃肠外科主任刘忠臣则表示,医疗技术需要精准有效,但医生不能忽略患者治疗感受。医学是研究人的科学,是情感的科学,是技术与心术的融合。现在医患关系紧张,大多出于一种“不确定性”:病人因为无法确诊而惶恐不安,医生因为不能确诊而左右为难,医疗费用因为不确定性的探究而节节攀升,社会舆论因为不确定性而质疑医学的科学性。不管医生还是病人,都要接纳临床的复杂性,并预设一份豁达。

  据悉,本市已有临床医学院开设医学人文课程,旨在从学生阶段就培养未来医生的人文情怀。刘忠臣认为,随着医学分科越来越细,专业化、专门化的趋势不可遏制,临床医生的成长势必将面临“小专业+大人文”的蜕变历程。

  本报记者 左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保健/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中学生作文大赛严查“同人文”
“发明达人”
医学融入人文关怀 有助缓和医患关系
植树人“青春聚首”下月启动
那些“差生”让我成为最好的老师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8医学融入人文关怀
有助缓和医患关系
2016-05-16 2 2016年05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