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理念必须合拍吗
“家长一定要有教育理念,且一定要与学校高度合拍吗?”这个问题在前几日的民办学校招生面谈时被屡屡放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家长对公办学校的心态。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这几天在网上疯传的七宝外国语小学招生面谈时要求家长必答的“神问卷”。其中一道题要求家长回答“当听到有人在妖魔化学校时,应该怎么看”;还有一道题是问家长会不会专挑周二下午活动课时带孩子去看病;另一道被指“奇葩”的题则是要求家长写出本校与其他学校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的不同结果。“这不是逼着家长写一堆恭维话吗?”“即便家长写得再符合问卷者的意图,如果孩子考得一塌糊涂,学校真敢收吗?”“没有理念或理念错误,孩子就不能录取,这符合教育规律甚至合理合法吗?”……
论坛专家提各自看法
面对网友的众多质疑,专家提出了各自观点。
昨起连续3天,由世界银行主办、上海师大承办的全球基础教育发展论坛在沪举行,主题便是“公平与卓越”。专家认为,教育的公平不仅表现在资源公平、入学公平,更应当表现在学校看待学生家庭背景包括父母身份时的公平。指责“拷问”家长理念的网友搬出的一个重要理论,便是孔夫子倡导的“有教无类”。
● “双刃剑” 世行中国局局长郝福满认为,发生在中国上海的“拷问”家长理念的做法甚是有趣,反映了学校对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扮演角色十分看重,这是件好事,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又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招进来的学生,其家长的理念都与学校高度吻合,这对学校来说就会形成一个重大挑战,迫使学校教育必须去满足“认可你理念”的家长的需要。
● “很重要” “如果我是校长,我也会积极关注家长们的理念。”上海师大教育学院院长夏惠贤说,民办学校可以挑选学生,当然也可以筛选家长理念,这与公办学校不同。“举个例子,如果我是民办小学校长,我会在招生时留心孩子握笔的姿势,会发现相当一部分孩子的拇指与食指是握在笔尖处的,如果他们坐姿正确的话,就会看不见自己写的字,必须把头侧过来,眼睛与纸面呈45度斜角才能看清。这是怎么造成的?问一问家长就会知道,这些几乎都是早教机构提早训练出来的孩子,家长让他们在幼儿园时就进机构学识字、学算术,却忽略了幼小孩子根本就是难以正常握笔的。小学一年级招进这样的孩子,学校必须花很大力气去纠正。从这个细节就足以看出,挑选有良好教育理念的家长真的很重要。”夏惠贤说,许多家长不太正常的教育理念是被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弄坏的,那种要求孩子“多考一分,干掉千人”的错误理念,是与学校倡导的按教育规律办事相悖的,学校当然希望绝大多数家长能与学校的理念趋同,这样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
● “别变味” 上海师大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张民选教授则认为,民办学校固然有“资格”去筛选符合自己办学理念的家长,但千万不能变成一个幌子,不能以此去挑选家长的“背景”“地位”与“财富”,也不能以家长理念是否“出色”的标准去影响到对孩子的评判。
首席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