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5月1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省药省田省能源
上海“玻璃温室”天南海北种蔬菜
马亚宁
  农作物易生病招虫,不打农药能不能茁壮成长?土地面积有限,农作物产量能不能无限增长?食品安全广受关注,能不能从田间幼苗开始“全生命周期”保安全?……昨天,记者参加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科委等联合举办的2016年上海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来到位于崇明港沿镇的国家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走进一座座高大宽敞、独具现代感的玻璃温室,农产品食品安全的“难解之题”一个个迎刃而解。

  “玻璃大棚”本领大

  崇明合五公路上,一片碧绿田野中,一座占地2.1万平方米的玻璃房犹如一座现代化工厂,赫然而立。走进“工厂”,满眼青葱,鸟语花香,这里正是“都市绿色”国家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玻璃房共分5个育苗温室和10个栽培温室。栽培温室里,没有土壤,只有15排长长的白色生长架。缀满青色小番茄的藤萝,环绕着架子离土生长,根部深深扎在生长架上规则间隔的小穴盆里。

  无土栽培,大量病虫害无处藏身。中心主任周强介绍,这里农作物全生命周期中几乎不用农药化肥,比传统大棚种植少用化肥农药达90%以上。而且,玻璃大棚里的土地资源可以“以一当十”,高7米多的宽敞空间里可以搭10层生长架。

  温室内还配备先进的空气处理机组,整套“空调风机”几乎不费电,能源来自于一套地源热泵系统。

  “上海温室”驻南北

  以前说到温室,国际上首屈一指的要数以色列、荷兰。去年,荷兰国王访问上海时,专程造访崇明的国家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到这座巨型“玻璃温室”寻找世界上最先进的温室技术:

  除了利用地源热泵调温外,温室屋顶可全部敞开,让阳光直接照射,植物学上“增加百分之一的光照就能增加百分之一的产量”的理论被实现了,甚至精细到温室顶上的嵌条折射下来的阴影也不见了——用凹凸玻璃让光线散射,阳光照到每一根藤蔓每一片叶子。

  而且,温室也不再是单一的方方正正“白盒子”,异形温室、花园式大棚正在兴起,甚至亭台楼阁、园林绿化都可以搬进去。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上海都市绿色公司已经将先进的农业设施工程技术推广至天南海北,从黑龙江的漠河到新疆、西藏,再从西沙、南沙到南极,总销量超过100万平方米。2014年、2015年,南极长城站、中山站相继建成“上海温室”。今年,中山站将扩建温室“样板间”,种植瓜果蔬菜。

  周强透露,国家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2013年建成后,已经承接19项科研项目,包括植物工厂、温室装备,自然光与人工光研究,高效生产模式等,其中可能蕴含着太空农业技术的未来元素。

  本报记者 马亚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生态上海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互动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连载
   第A28版:阅读
   第A29版:新民健康
   第A30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31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32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科艺T台
   第B04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6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10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11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12版:专版
   第B13版:汽车周刊
   第B1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6版:广告
招生时“拷问”家长理念重要吗?
申城天朗气清 游客尽享春光
明星造访不爆棚 科学大师受追捧
上海“玻璃温室”天南海北种蔬菜
日食60多颗银杏果中毒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10上海“玻璃温室”天南海北种蔬菜 2016-05-18 2 2016年05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