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生态上海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5月1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色项链”中的鸟叫虫鸣
金旻矣
■ 互花米草治理后水鸟成群
  初夏已到,外环线上的“绿色项链”环城绿带里,知了、鸟儿、萤火虫等生物时常出没,成为林带的“自然环评员”。这条环城绿带,像一道“绿色屏障”,兼具调节温湿度、净化大气环境、涵养水源、固碳释氧、森林游憩、生物多样性保护、固持土壤等多项生态服务功能。

  环城绿带全长98公里、宽500米,跨越7个行政区,总计6208公顷,目前已建成3500公顷。剩余部分,预计将在2年内完成,至“十三五”末,本市居民就可以完全享受这条“绿色项链”带来的生态服务。

  城市中的森林,如何实现自然森林的生态功能?据悉,环城绿带不断探索优化林地植物群落配置,力求建成最接近自然森林的“次生林”。例如坚持常绿树种、落叶树种的比例保持2:3,大力推广种植香樟、女贞、白玉兰、栾树、无患子、苦楝、枫杨、臭椿等具有净化大气功能的阔叶树种等。

  “十三五”期间,上海还将在外环线环城绿带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近郊绿环、沈海高速、大治河等骨干路网“一环七纵九横”、骨干河道“八纵九横”生态廊道建设,面积约为5万亩。金山化工区、合庆、青松走廊、老港周边的防护林建设也将进一步加快,预计面积在4.5万亩。届时,全市将形成更为成熟的生态廊道系统,“鸟道、鱼道、虫道、人道”更加贯通。 

  本报记者 金旻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生态上海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互动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连载
   第A28版:阅读
   第A29版:新民健康
   第A30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31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32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科艺T台
   第B04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6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10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11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12版:专版
   第B13版:汽车周刊
   第B1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6版:广告
城市公园为市民提供更多生态福利
“绿色项链”中的鸟叫虫鸣
打造两道两网两园 建设绿色基础设施
农业保险中的“上海模式”
广告
新民晚报生态上海A14“绿色项链”中的鸟叫虫鸣 2016-05-18 2 2016年05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