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城绿带全长98公里、宽500米,跨越7个行政区,总计6208公顷,目前已建成3500公顷。剩余部分,预计将在2年内完成,至“十三五”末,本市居民就可以完全享受这条“绿色项链”带来的生态服务。
城市中的森林,如何实现自然森林的生态功能?据悉,环城绿带不断探索优化林地植物群落配置,力求建成最接近自然森林的“次生林”。例如坚持常绿树种、落叶树种的比例保持2:3,大力推广种植香樟、女贞、白玉兰、栾树、无患子、苦楝、枫杨、臭椿等具有净化大气功能的阔叶树种等。
“十三五”期间,上海还将在外环线环城绿带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近郊绿环、沈海高速、大治河等骨干路网“一环七纵九横”、骨干河道“八纵九横”生态廊道建设,面积约为5万亩。金山化工区、合庆、青松走廊、老港周边的防护林建设也将进一步加快,预计面积在4.5万亩。届时,全市将形成更为成熟的生态廊道系统,“鸟道、鱼道、虫道、人道”更加贯通。
本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