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参与设计的超级高铁(Hyperloop)在美国内华达州,毗邻赌城拉斯维加斯的一片无人沙漠里首次公测成功。超级高铁速度将达到每小时1200公里,大约一小时就可以从北京跑到上海。2013年,马斯克首次提出计划,他想通过超级高铁将洛杉矶和旧金山之间的车程缩短到35分钟。如今,按照预定计划,5年之后将是世人见证奇迹的时刻。
埃隆·马斯克素有“科技狂人”之称,被硅谷寄望为“下一个乔布斯”。刚刚过去的几个星期,马斯克一次又一次引起全世界的关注:5月11日,“超级高铁”在美国公开测试;此前的5月6日,“猎鹰9号”火箭再次实现海上回收;更早一些时间,特斯拉订单卖出了140亿美元……在马斯克的创业经历中,他一次又一次在世人的惊叹中将项目打包出售。其中,风投公司无疑是马斯克实现梦想的幕后推手——初创公司Hyperloop Technologies(超级铁路科技公司,HTI)目前已经融资10亿美元。“Hyperloop要么一鸣惊人,要么一无是处。”HTI的技术设计副总裁乔什·吉格尔(Josh Giegel)如是说。其实,无论成功与否,都注定会是一次载入人类文明史册的重大实践,由此也让人看到了资本的力量。
实际上,早在2013年3月,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超导与新能源研发中心主任赵勇就带领团队,研制出了最初的高温超导磁悬浮(HTS)测试环线,后来再加入真空管道,成为世界上首个真空管道运输(ETT)系统。令人遗憾的是,马斯克的超级高铁正在逐步成为现实,而赵勇教授的超级高铁则尘封为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那我们的风投公司都在做什么?有人说,媒体上常有一些脑满肠肥的“风投人士”,像创业导师一样教人如何“包装”、把假冒伪劣产品包装推销出去,短视、急功近利,缺少远大理想、终极关怀;还有人预言风投或将成为中国下一个“泡沫”。
在经济和科技联姻发展的浪潮中,国内风险投资的局限性显而易见:一方面,在股票期货、P2P信贷、房地产等热门项目中,投资者往往蜂拥而至;另一方面,那些看似“异想天开”的科研项目,却往往乏人问津。其实,仅就风投项目而言,资金过剩与资金短缺长期并存,问题的关键在于,投资者如何提高自身境界,炼就慧眼。
置身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大环境中,无数人的创业激情与创造热情正在被点燃。与此同时,大量的投资人正在持币观望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投资项目。以此来观照超级高铁不乏启示意义——在划时代的伟大创新中,推动梦想实现的不只是天才的发明家,还有智慧的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