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 经验丰富
据俄罗斯红星传媒介绍,俄国防部空天防御部队科研中心成立于2014年3月1日,前身是1960年创建的苏联国防部专业科研所,当时它主要配合正在实施的莫斯科反导系统——A-35的试验任务。为了完成这套世界上首个战略反导系统的试验工作,专业科研所必须设计出系统性的战技评估方法,以便对这种复杂的、完全自动化的武器系统进行检验。经过科研人员努力,专业科研所运用数学模拟技术,将A-35反导系统及其相关设备在各种环境下的作战效能用数学方法计算出来,再与实物试验结果相对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顺便提有一下,苏联一直拥有极强的数学理论基础,可以把几乎所有军事领域的情况用数学方法表现出来,在作战模拟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后来,苏联国防部赋予专业科研所的任务越来越多,大多涉及导弹预警和导弹拦截课题。1961年,科研所在世界上率先提出“太空监视”概念,并为苏联研制相关监视系统提供一系列理论依据和数学模型,在捍卫国家利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据俄罗斯《空天防御》杂志称,仅在苏联时期,专业科研就参与过3套战略反导系统、3套反天基武器系统、多套导弹预警系统与太空监视系统的立项和前期技术攻关,为这些系统制定了详尽的战役战术指标和试验列装工作流程。
如今,从科研所演变来的俄国防部空天防御部队科研中心包括三个直属单位,即导弹航天防御科研中心(莫斯科)、防空科研中心(特维尔)和导弹航天系统科研中心指挥部(尤比列伊内),科研中心总部设在莫斯科州的科罗廖夫市。目前,中心主要承担俄军空天防御领域的战略研究与前沿技术跟踪任务,重点关注反敌空天袭击的侦察预警系统、空天袭击毁伤与压制武器、俄联邦空天军指挥与技术保障系统等。
锤炼系统 提高能力
按照俄军标准,依照参演人员进行区分,演习分为实兵演习、首长司令部演习和首长司令部带实兵演习。其中,首长司令部演习主要是检验指挥机关的指挥能力,不出动实际作战部队。从这个意义上看,“空天安全-2016”演习更侧重锤炼空天防御力量的指挥、控制、通信等职能,提高导弹预警和快速决策能力。
此前,俄罗斯曾与北约国家进行过多次联合反导演习,俄国防部专业科研所以及后来的科研中心均是主要参与单位。2006年10月,俄罗斯与北约进行联合首长司令部反导演习,地点就在俄国防部专业科研所,当时设定几种假想威胁,包括导弹意外发射或恐怖袭击,来袭武器既有一枚弹道导弹,又有多枚齐射的弹道导弹,为此俄罗斯与北约军人制定多种反击方案和协同措施。2008年,俄美原本确定进行首长司令部带实兵演习,包括在俄罗斯靶场动用俄制S-300V和美制爱国者反导系统进行实弹打靶,没想到爆发了南奥塞梯冲突爆发,俄美关系恶化,演习告吹。
俄罗斯《军工信使》主编米哈伊尔·霍达列诺克认为,空天防御的名言是“在必要时间和必要地点投入必要的兵力”,这就需要依靠高度可靠的预警情报传输与处理系统,以求尽早获取敌方有关进攻目标、导弹数量、弹道轨迹等情报,准确计算出敌弹弹着点和弹着时间,并算出己方为击毁来袭导弹所需发射的导弹数量和飞行轨迹,随后便可由指挥所发出相关回击指令,这也是首长司令部反导演习的主要意图。
根据俄军以往演练的经验,要达到上述目标,主要通过两种途径:(1)在敌可能攻击的目标周围建立强大的空防系统,敌我兵力对比要达到1:1甚至1:2,这样做的优点是防御严密,但缺点是耗资巨大。(2)采取不对称战术,实施机动防御。要知道,机动防御是集防御与进攻于一体,实施“打完就跑”的战术,让敌人摸不着头脑,尤其面对武力强大的敌人时,这种战术尤为有效。因此,机动防御将是未来空天防御的主要发展方向。 萧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