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植入有多少?
《欢乐颂》第一季播出后,有人作了统计,《欢乐颂》幕后鸣谢31家单位,24家为广告客户。而单集广告数更是高达10个以上,最短2分钟、最高15分钟,就会被植入品牌广告。
《欢乐颂》的广告植入隐蔽、自然,让许多观众难以分辨。剧中,不同品牌的汽车、某感冒灵、某红糖姜茶、某零食、某香水、某外卖、某面膜、某名包等随着画面移动无处不在,大多与该品牌受众较为吻合的剧中人身上出现。如安迪等使用的某电脑,某财富公司选择让樊胜美入职,邱莹莹和关雎尔等职场新人时常喝某奶茶。演员台词也随时蹦出:“穿你上次在唯品会秒到的那件礼服”,“搜狗一下,不就知道了”,“爱马仕丝巾呢”……
《欢乐颂》第一季的广告植入有多少,至今是个谜。制片人侯鸿亮表示,其实《欢乐颂》已拒绝了一半的招商广告,只有符合人物并与台词、情节有机结合的才会用,“现在广告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了,大家在剧中看到各种类型的车都以为是广告,其实不是,只是根据人物身份来定的。后来导演的想法是,生活中真能用得到的一些东西就应该加进去,哪怕不是广告,我也要加。后来就造成了大家的误解,以为都是广告,其实不然。当然里面有很多植入有反复,这也是符合每个人物、符合现实生活的。”编剧袁子弹表示:“大家对广告比较敏感。很多人说支付宝是广告,其实不是。但真是避不掉。”
“良心团队”要随俗
《欢乐颂》里出现的众多品牌中,有多少是精心植入的广告,这是商业秘密,外界无从知晓。而且,植入广告确实是都市现实题材筹集资金的一大优势。如果分寸拿捏得好,就能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极佳境界,既可为拍片筹集更多经费,也不会因广告植入“招黑”,何乐而不为。但问题是两全其美很难,影视界的弊病是广告植入无孔不入,常使艺术变味。
无论是收视率、网络点击量,还是话题性,《欢乐颂》都高居榜首,是名副其实的现象级大剧。该剧的荧屏大热使第二季面临更大的金钱诱惑。因此,450万元之说不会是空穴来风。是让植入广告水涨船高,还是自我有所约束,这是考验也是智慧。曾拍摄了《闯关东》《老农民》《北平无战事》《伪装者》《琅琊榜》等剧的侯鸿亮团队有“良心团队”之称,其“良心之作”也因题材远离当今繁华都市而均与植入广告无缘。这次,面对滚滚而来的广告,“良心团队”似乎很难免俗。
捞金过度会自损
《欢乐颂》是200多年前的德国诗人席勒的经典诗作。后来,贝多芬说:“把席勒的《欢乐颂》谱成歌曲,是我20年来的愿望!”由此,一部气势磅礴、激情澎湃的《第九交响曲》横空出世。如今,这一世界名曲又成了我们电视剧的片头曲,但人们极其不愿看到的是,《欢乐颂》最终让金钱毁了艺术,让广告损了品质。目前,该剧广告植入已引起议论纷纷。有人质疑剧组捞金是否有点“丧心病狂”;有人讽刺“欢乐颂”成了营销颂、金钱颂;有人认为“广告植入太凶残了!”这些话也许过重,但值得“良心团队”引以为戒。
其实,已有不少现实题材都市剧因植入广告过多而引起观众不满。央视春晚也曾一度植入广告过多,招致众多激烈批评。在国外,韩剧《那年冬天风在吹》因植入广告太多“扰乱剧情”而遭观众投诉,最终被罚。日本对植入广告监管更严,剧中根本不准出现植入广告。《欢乐颂》播出初期豆瓣评分为9.3分,随后持续下降至7.3分,很难说这不是广告惹的祸。由于中国目前对电视剧植入广告的管理还是空白,只靠剧组自律。说真的,植入广告过多,不仅会影响电视剧的审美效果,更会影响“良心团队”的声誉。 本报记者 俞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