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5月22日,长征医院肝移植团队密切合作,将一个成年人的肝脏成功地移植到年仅12岁的重病患儿张希的体内,创下了当时全国肝移植受者年龄最小的纪录。如今,张希健康存活了20年,已是目前国内肝移植术后存活最长时间纪录保持者。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今天上午9点,丁国善教授、傅志仁教授率领长征医院肝移植团队,与200名闻讯赶来的“肝友”们,以一曲《生日歌》为张希、同样也为因肝移植而重获新生的所有人,击掌庆祝。
“说感谢太浅,是感恩!”
曾经的全国首例儿童肝移植受者,现在肝友们眼中的“肝移植界的‘老大’”,已经是拥有一岁儿子的幸福爸爸。“说感谢太浅,是感恩!”张希说,20年,他与长征医院移植中心的专家结下了生死之交。
长征医院的肝移植前期准备工作起步于1994年——60万元专项启动经费到位后,医生们买来大鼠、小猪,从养老鼠、喂猪做起,逐步探索大鼠和猪的肝脏移植技术。经过300余次大鼠肝移植、23例猪肝移植后,第24只小猪在肝移植后存活期超过了150天。这项技术终于可以推向临床了。
两年后,傅志仁教授在国外学成归国,把国际一流的肝移植技术一并“搬”了回来。回国到岗后的第二天,他就收治了之后成为长征医院第一例肝移植病人的小张希。12岁的张希患了罕见的先天性代谢病——肝豆状核变性,严重的肝硬化已让他生命垂危,当时唯一的办法就是接受肝脏移植手术。可当时国内还没有一家医院为这么小的孩子做过肝脏移植手术。更让人头疼的是,没有匹配的肝脏。
张希的父亲回忆说,当时身边的人都劝他:这手术没有人做过,小心人财两空。然而儿子的生命随时都有可能走到尽头!思来想去,他抱着“豁出去”的心态,同意送儿子上手术台。“不做肯定是死,做了还有希望。”一家人下了决心。
经过手术团队仔细而周密的术前准备,由医患双方共同创造的又一个医学奇迹如愿诞生了。
手术成功率超过95%
作为我国较早开展肝脏移植的单位之一,长征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迄今已成功开展1500余例肝移植手术,手术成功率超过95%。其中,重症肝炎肝移植患者救治成功率达80%,肝移植受者中健康存活十年以上的有近300人,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受者中很多人都过上了正常的生活,甚至结婚生育,已有8人在术后为人父母。
这些年来,肝移植团队通过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的损伤和风险。在传统经典式肝移植和背驮式肝移植的基础上,他们大胆采用国际上也不多见的高难度手术方法——门静脉-下腔静脉端侧吻合及辅助性脾静脉-门静脉吻合肝移植术式,突破了手术禁区,达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率先运用腔静脉成形肝移植术式,取得圆满成功。
结合国情,长征医院还在国内首先提出改良快速取肝的方法,将供肝获取时间控制在30分钟之内,这项技术现已被全国肝移植界普遍采用。目前,长征医院肝移植科在重症肝炎肝移植、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防治、肝癌肝移植的综合治疗及二次肝移植等方面均已达国内领先水平,术后存活率和乙肝病毒再感染的控制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肝友定期联谊增信心
“看到这么多健康的肝友齐聚一堂,是一个医生最大的成就。”长征医院器官移植科主任丁国善教授表示,他们将继续定期举办这样的联谊活动,一方面为肝移植患者创建一个和谐美好的交流环境,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也可以及时向大家传播最新的肝移植术后治疗和保健科学知识,让移植患者更加健康地生活和工作。
首席记者 施捷 通讯员 王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