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新视界
     
本版列表新闻
~~~——革命老区河南信阳精准扶贫实地走访记
~~~——革命老区河南信阳精准扶贫实地走访记
     
2016年05月2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样好,多方便,有活干!”
——革命老区河南信阳精准扶贫实地走访记
姜燕
■ 邻村村民汪小斌在吴燕燕的村淘宝店选购地砖本版摄影 姜燕
■ 美丽乡村河南新县周河乡西河村风景如画
  首席记者 姜燕

  绿茶名品“信阳毛尖”的产地河南信阳,与上海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申城”,且两者同源自战国时期春申君黄歇,前者是他的家乡,后者是他的封地,黄浦江原名即为春申江。

  除了茶叶闻名,信阳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鄂豫皖苏区红色政权首府所在地,公路边不时能看到“先烈故居”或“党支部旧址”的指示牌。但老区受地理条件和资源缺乏等限制,经济发展受限,贫困人口众多。近年来,信阳努力发展茶产业,并力推精准扶贫,为贫困户度身订做扶贫方案,想方设法让贫困的山村旧貌换新颜。

  上周末,记者随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信阳市委宣传部、信阳日报和信阳晚报联合主办的全国晚报社长总编信阳行“走转改”采访走进革命老区,掌握精准扶贫第一手信息。

  走访点:新县周河乡西河村美丽乡村

  村民张洋:“现在一家人都在家里!

  驶过九曲十八弯的山路,进入大别山深处河南省信阳新县周河乡西河村,新县是著名的“将军县”,曾走出过43位开国将军,境内有许世友将军故居等革命历史遗迹和纪念地200多处。

  通体染翠的山峰浸染着落日的余辉,静静的村庄刚刚结束一天的喧嚣,小径上迎面走来一二挑着卖空了的扁担的村民,路边的农家乐主人开始收摊闭户,惟有清澈的西河依旧顽皮地吐着细细的浪花。

  54岁的张孝强正蹲在门楼上重挂大红灯笼,下方左侧的围墙上写着自家大幅的农家乐广告,“西河农家饭庄,农家菜,地锅饭,野山茶,住宿,内有空调”。

  “来家里坐坐。”张孝强热情地招呼着,从门楼上爬下来,又将儿子张洋喊出来招待客人。餐厅里,张孝强的妻子韩秀明正在打扫,灶间热锅炒菜的滋滋声不时传来,小院里飘满农家饭菜香。

  张孝强说,他原来在外地打工,2014年村里启动“美丽乡村”项目,他和妻子一合计,便回来开了这家农家乐。“最初也没想到能这么火,现在每到周末和节假日,人多得不得了。清明前后是这里最好的季节,真是忙不过来。”今年4月,他把在韩国打工的儿子喊回来帮忙,又添了辆车,让儿子每天开车买菜。

  张洋说,他在韩国打工时,每年能挣十几万。现在带着妻儿回家做农家乐,一年的收入虽然也只有这么多,但最好的是“现在一家人都在家里!”。

  村里的变化让在这里土生土长的张孝强特别欣慰。他说,美丽乡村项目请了专业团队规划,没有破坏山林植被,没有改变村庄原貌,却将整个山村面貌焕然一新,太阳能路灯亮到凌晨一点,既方便村民又让人有安全感。村里除了原汁原味的农家乐,还配备了高端的小型度假酒店和符合年轻人需求的帐篷酒店,堪称原生态与高大上的完美结合。

  张洋说,成为旅游区后,村民创收的路子也多了,农家乐就有12家,常雇的村民有五六个,旺季每家还要临时雇人。山上种的金银花要请人看管,村里的卫生专人打扫,很多人家也在路边摆地摊卖特产、野菜和野果。

  乡村发展整体项目惠及的是每一个村民,西河之上,73岁老人潘玉荣身背草药仔细地踩着河中间的连块石桥过河,问她对现在的村子感觉如何,老人家爽朗地说:“现在好,多方便,有活干!”

  链接>>>

  郝堂、新集、西河……星罗棋布的美丽乡村点缀在大别山间,成为老区脱贫攻坚路上的别样风景。目前,信阳市累计投入28亿多元,建成一大批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村,其中美丽乡村149个,4个村被确定为中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19个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3个镇(村)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示范镇(村),6个村被列为中国景观村落,郝堂村荣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走访点:新县箭厂河镇竹林村 村淘宝店

  店长吴燕燕:“买30只衣架能省10元钱!

  竹林村口的公路边,淘宝店统一黄色装饰十分醒目,仁畈村村民汪小斌正盯着墙上屏幕选地砖。虽然去年“双十一”才开张,但在村民当中的知晓度已经很高,附近村的居民听说消息,也都来买东西。

  能得到实惠,农民最欢迎。店长吴燕燕记得她的第一单生意是一把衣架,30只衣架一共十几元钱,如果到镇上买要多花10元钱左右,村民口耳相传,一单生意就把她的店推销了出去。

  “现在村民连冰柜、电视机甚至摩托车都从我这里买,价格便宜,质量保证,一辆摩托车1000元就能搞定。”吴燕燕说。没有淘宝店的时候,物流只送到县城,农民去取要花半小时,找乡下代办点取件,最小的件也要5元钱。现在不仅省去了取件的费用,有时候还能享受送货上门的服务。

  “大件都能送货上门,对村里的孤残老人,我都是直接送过去。”吴燕燕说,按照阿里巴巴的要求,开店前她和村长走访了村里全部的孤残老人和贫困户,作为重点帮助对象。她的淘宝店也在不断摸索村民的消费习惯,自从发现不少人总是急用时才来买东西,她便在店里安置了货架,先从淘宝上买些日用品摆着,保证随时有货。

  吴燕燕今年25岁,2013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村里做保险,去年听说政府和阿里巴巴扶持这个创业项目后,便想一试身手,经过几轮竞争后胜出,开户了她的创业之路。政府给补助了1万元,阿里巴巴代为配置了电脑、电视和办公桌。

  “虽然收入现在还不高,只有两千元左右,但是我觉得挺有劲!”吴燕燕腼腆地笑着说。

  链接>>>

  今年1月1日至2月14日,信阳的邮政快递包裹发单量位居全国重点城市第二位,仅次于上海,同比增幅达1752%。近年来,信阳抓住“互联网+”的机遇,创建农民电子商务体系,已带动全市1万多贫困户脱贫。信阳下辖的光山县是全国第一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注册网店达5000余家,网销羽绒服为成热门产业。去年全县网销收入20多亿元,全县从事电商的贫困人口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仅此一项便带动7300多名贫困人口脱贫。

  走访点:新县箭厂河镇竹林村贫困户

  村民吴四清:“有人托着我心里就有了底!”

  从镇政府的“河南连康山管理局干部职工联系贫困户人员一览表”上,我们随机地找到了吴四清的名字,来到了他的家。

  50岁的吴四清正在家里忙活,他的妻子戴玉琴背着一只装满银杏叶的篮筐刚回来,银杏叶能入中药,一斤的价钱估计在0.8元。他的老母亲刘秀荣坐在老屋的门口,不断地呻吟。

  由于要照顾年迈的母亲,吴四清一直没出去打工,在家里种点花生榨油,一年的收获差不多榨170多斤花生油,每斤的收购价在10元左右。他还经常出去打扛水泥的零工,扛一袋水泥0.5元,每袋水泥100斤,20袋1吨,算起来扛一吨水泥能挣10元。吴四清说,他背一吨水泥只要花半小时,一天能背10来吨,但这个活今天有明天无,说不定。

  靠一年五六千元的收入,吴四清交不起儿子的大学学费。他的儿子今年上大学五年级,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要2万元左右,现在已经两年没交上学费了,等毕业前他准备贷款把学费补齐,让儿子拿到毕业证书。他的老母亲患有糖尿病,去年腊月,她的脚开始溃烂,现在左脚完全坏死发黑,右脚脚背也腐烂化脓,每天在痛苦中度日。药吃了不管用,只能吃点止痛片扛着,因为没有住院,药费也无法报销。老人无法躺下,只能终日坐在一张木质沙发上,吴四清和妻子每天白天把她抬到屋门口,晚上再抬进去,老人家上厕所要两个人一起抱着才能完成。去年,老人住的老屋漏雨了,吴四清借了3万块钱,盖了两间房,准备给母亲换个新居。

  吴四清家添了“新丁”,是3只羊。去年联系他的扶贫干部上门,问他想发展点什么,他说想养羊,扶贫干部就支持了他600元钱,买了3只羊先试着养。“我对养羊有信心,这里有养羊的传统,销售也没问题。以前不敢养,现在有人托着,心里就有了底!”吴四清说着,露出一丝难得的笑容。

  链接>>>

  习近平总书记自2013年11月在湖南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后,又不断在各地调研时重申,并将精准扶贫思想概括为“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以新县箭厂河镇扶贫为例,乡、村干部去年对全乡所有贫困户重新上门摸底调查,掌握每家每户贫困人口特点、致贫原因和发展愿望,按“一户一策一干部”度身制订扶贫方案。为年富力强者寻找就业机会,为丧失劳动能力者果断提供经济支持,联合企业实施“到户增收”,即农户出1000元,政府配套数倍资金用于项目投资,双方签订协议保证农民保底收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新民资讯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人物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街拍/目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银发社区
   第C04版:广告
“这样好,多方便,有活干!”
实效渐显
新民晚报新视界A06“这样好,多方便,有活干!” 2016-05-22 2 2016年05月2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