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突发事件的采访,使我与吴华富有幸相识。而失联27年后的再次相聚,竟然是在医院的重症病房。2016年春节前,他走完了47岁的人生之路,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留给我的只有深深的悲痛和难以忘怀的思念。
救援
1988年的那个金秋,南京空军航空兵某师的一架战斗机在飞行训练时意外失事,飞行员何茂生身负重伤,跳伞降落在赣东北一片尚未开发的深山老林。这里人迹罕至,野兽出没,距最近的双圳乡也有几十里坎坷不平的山路。如果无人发现,身负重伤的飞行员想活着走出这片山林几乎是不可能的。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飞行员跳伞降落点不远处有一个简易的窝棚,而窝棚的主人正是在这片山林里采集松香油的浙江丽水籍青年吴华富和吴金朋。这天下午1点多钟,从山下背粮回来的吴华富兄弟意外发现了昏倒在窝棚门口的天外来客。当吴华富得知何茂生是空军飞行员,因发生意外身负重伤后,立即实施援救。他们一面调理盐水为他清洗伤口,作简单的包扎,一面又赶紧劈柴烧水,为饥饿疲惫的飞行员冲麦乳精,一口一口地喂食。然后又到百米外的一颗大树上取回降落伞,并按照飞行员的嘱咐,向可能来寻找的飞机发出信号……
接下来的一切,似乎都是顺理成章的。吴华富快速奔跑下山报信。接着又和救援人员一起,把飞行员抬下山岗,送进医院。当部队人员赶到时,吴华富已悄然离去。
江西老区人民热情救援遇险飞行员的消息传到南京。南空领导当即指示宣传部门,要大力宣扬老区人民这种无私无畏的举动。军区空军专门派出一架“运五”飞机,时任南空宣传处新闻干事的我奉命飞赴贵溪采访。
在贵溪的深山老林,我找到了吴华富等营救遇险飞行员的年轻人。可能当时救援飞行员时间紧迫,当飞行员被抬出山林,没有谁再去顾及他们。而他们也觉得这是一件极平常的事而匆匆返回山上。我们也紧接着匆忙采访、发稿,竟未能和他们再作深谈,只和他们约定,待飞行员重上蓝天之时,一定请吴氏兄弟来部队做客。吴华富说,如果有机会,我们想看看飞机,最好能在飞机前照个相。我不假思索地答应了他们,并和吴华富匆匆握别在一条激流飞溅的小溪旁。
很快,我们采写的通讯《深情的红土地——江西老区人民援救遇险飞行员何茂生纪实》在首都和华东地区许多媒体发表,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也许,正是吴氏兄弟的及时报信和照料,身负重伤的飞行员奇迹般地康复了。当年轻的飞行员再次站在战鹰旁,想到吴华富他们时,他们却已转移别处了,只留下一座空空的窝棚。以至后来部队邀请救援受伤飞行员有功人员参观飞机、游览南昌城时,该坐首席的吴华富竟未能光临。在为救援有功人员专设的宴会上,因吴华富的缺席,多少冲淡了气氛。飞行员何茂生流着泪把第一杯酒洒泼在深情的红土地上,他说他一闭上眼睛就想起吴华富他们。而我也在深深地自责,为什么未能记下他们详细的通信地址呢?
寻找
一晃5年过去了。一直因为与吴华富失联而心存歉疚的我第一次投书媒体,表达了对吴华富等3个小兄弟深深的思念。文章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出后,并未得到我企盼的回馈。
过了一年又一年。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人把这件事淡忘了。但我始终未能将这件事忘怀。一次次,我翻出当年同行的摄影干事李国才拍摄的吴氏兄弟的照片,久久地凝望、沉思。几回回,我路过浙江丽水,或听到有关丽水的新闻,总会不由自主地与战友、与亲人说起这段令我难以释怀的往事。
新世纪之初的一年春天,我出差路过丽水。特意让司机从高速上拐进丽水。我对同行的战友说,在这片土地上,有几位令我难以忘怀的小兄弟。面对年轻战友企盼的目光,我情不自禁地把20多年前发生在江西贵溪的这段往事告诉了大家。
丽水街头,人流如织。可我企盼相聚的吴氏兄弟又在哪里呢?我驻足许久,思绪如潮。为寄托那无尽的思念,我特意让战友为我拍摄了一张以奔腾的瓯江为背景的照片。我要把对这片土地的思念带回南京去。
也许是随机的丽水之行激起了我对往事的追忆,抑或是美丽的瓯江撩拨了我的思念之情。回到南京,我夜不能寝。情不自禁,我铺开稿纸,重重地写下一行大字:“遥远的思念”。是啊,二十多年过去了,年轻的小伙伴,你们在哪里?
“人生在世,都会有一些难忘的记忆。我记忆的长河中,许多往事在岁月的冲刷下,渐渐模糊了,唯有这件往事却时时泛起思念的浪花,令我遐思不已。”
激情在纸上驰骋,思念在笔下奔腾。
“或许,忙于生计的他们早把这件事忘怀了。或许,他们还在等待着那个美丽的承诺。人生的舞台实在太壮阔了。如果没有这次意外,我与他们或许永难相识。不幸使我们有幸相识,而匆匆的别离又使我们天各一方。他们是千千万万中国青年中极普通的两位。质朴、憨厚铸就了他们泉水般的心灵。”
写到这里,我的眼眶有点湿润了。我在心里一遍遍问自己。他们生活得好吗?
“他们或许生活得并不轻松,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滴汗水摔八瓣。但他们却是充实的。他们没有多少充满哲理的至理名言,却用无私的举动,道出了生命的意义,人生的真谛。”
“我多么期望有一天,能再见到这对可爱的小兄弟。与他们叙谈阔别的思念,兑现许下的诺言。我期待着……”
2014年8月5日,这篇题为《遥远的思念》的散文在《南京日报》雨花石副刊发表。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出版我的散文集时,不仅收录了此文,还以这篇散文的题目作为散文集的书名。
2014年10月的一个上午,一个来自浙江丽水的电话接到了我的手机上:我是吴华富的妻子,我女儿在互联网上读到了你写的《遥远的思念》这篇文章,我丈夫就是你日夜思念的那个营救飞行员的人。我喜出望外。原来,吴华富他们从江西回到家乡后,也确实把这件他们认为极平常的小事忘怀了。他像普通人一样,结婚生子,为生计奔忙。只是偶尔在茶余饭后会说到,他们曾经救护过一名空军飞行员。
吴华富的妻子曾丽芳,是一位热情好客的农村妇女。她在电话中告诉我:谢谢你,过去这么多年了,你还在思念着华富他们。给你打电话,只是给你报个平安。请你转告何茂生,还有部队的首长们,我们现在很好,家庭很幸福,请你们放心。还热情邀请我去观看他们家乡一年一度的送灯会。
得到了吴华富他们平安的消息,我心里总算有了些许的慰藉。我告诉华富,一定找机会陪你们到空军部队做客,并在飞机前给你们全家照个像,兑现当年许下的诺言。
回报
从接到电话那天起,我就期盼着与华富见面。毕竟相隔了整整27年,多么漫长的岁月啊,现在的华富是什么样子。我曾经设想了好几个与华富相聚的场面。在南昌空军机场那轰鸣的战鹰旁,抑或在华富故乡丽水美丽的瓯江畔。但我怎么也没有想到27年后相聚竟然是在丽水市中心医院的病房里。
那是去年10月28日下午,一个意外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吴华富患肝癌住院,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华富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年轻人,尽管27年不见,也才46岁,怎么就……我不愿往下想。
挂掉电话,我就拨通了空军政治部《基层政工读物》杂志主编王山河的电话,请他帮助协调为吴华富治病事宜。王山河和我曾是共事多年的战友,我当年在江西采写《深情的红土地》这篇通讯的往事,他也早有耳闻。他立马说,好,这是我们该做的事。当年,吴华富竭尽全力,营救遇险飞行员,今天,他身患重病,我们理当全力相助。
几乎在同一时间,南京空军机关和首长在得知当年为营救飞行员立下汗马功劳的吴华富患重病急待救援的消息后,立即作出指示:通报空军机关,全力以赴协调有关部门,帮助吴华富一家渡过难关。
南空首长的指示,通过无线电波,传到北京,传到南昌,也传到吴华富住院的浙江丽水……
11月11日,当我和护送吴华富进京治病的救援小组一行疾步跨进病房的时候,当我紧紧握住吴华富那双被疾病折磨得瘦骨伶仃的双手时,我憋在心底27年的思念之情竟令我语塞。我知道,此时此刻,一切的安慰、感谢都是苍白的。
第二天,浙江丽水一家晚报以《善报,27年后来到》为题,报道了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去年11月,吴华富的女儿吴瑶致信空军首长,表达了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情,空军首长阅信后深情批示:我们的确不能忘记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是的,在空军、南空机关首长和部队的关心帮助下,已经在医院做完介入手术回家静养的吴华富,恐怕没有料到,当年不经意间的一次寻常举动,竟然换来了今天的一切。情节是那样的巧合,结局是如此的圆满,故事让我相信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善有善报。
我想,人生在世,大红大紫者有之,大富大贵者亦然。自然,也不乏贫困失意者。但无论怎样,你可以失却这样,失却那样,但不能失却一颗善良的心。当你在不经意间做出善良之举时,爱的种子就已经在你的人生之路上撒下,而回报也将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你走过一生。
我把吴华富27年前拍摄的一张照片珍藏着:一条激流飞溅的山溪旁,两位风华正茂的年轻小伙,夕阳透过清澈见底的溪水,映照着两张激情四射的面庞。漫长的岁月,遥远的记忆,许多往事变得模糊了,唯有吴华富的音容笑貌,依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