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手机铃惊醒:“出现场!地址……”我迅速起身、洗漱,旋即消失在茫茫夜色中。这样的生活,我经历了整整二十年,党龄也近二十载。我是一名用笔作战的警察。
记得第一次出现场,是1996年夏夜,震惊海内外的戴厚英被害案。戴厚英是我的大学老师,多少次了,文艺理论的课堂上,我的目光追随着她的身影,心灵跟着她的娓娓讲述翩飞起舞。善良正直的江淮才女,却在自己家中不幸遇难,到底是谁作的案?
我们到达现场时,小区居民自动让出一条道,眼中充满了信任和期盼。我默默走在最后,刹那间多了一份责任和沉重。经过21个昼夜的鏖战,抢劫杀人的安徽来沪人员陶锋终于浮出水面。当赴皖抓捕组传来凶手落网的消息时,在沪的侦查员沸腾了:大家鼓掌、拥抱、激动得流泪,21个不眠之夜啊,专案组兵分两路,冒暑在沪、皖两地走访了60余个行政村、居委会,问询了上万人。大多数民警没有回过家,常听见他们在电话里匆匆应付着家人“不好意思,我是警察、是党员呀,要带头”……我记录着这一切,没法无动于衷。破案当天,在完成给媒体的侦查通讯后,我郑重写下了入党申请书。
此后,我顺利地参加培训、入党。此后,犹如披上了战袍,我参与了上海几乎所有重特大突发案事件的新闻发布工作。无论是黑漆漆的夜里,还是暖融融的黎明;无论是惨烈的火灾、事故,还是残暴的刑事犯罪现场,第一时间到达的,永远是我的战友,他们几乎都是党员。案事件往往发生在深夜,看着他们在城市的睡梦中紧张地忙碌,那种感觉,有一点心痛有一点哀愁,像烟锁重楼的宋词,编织着我内心的感动。这样的夜,往往格外漫长;这样的夜,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警察的使命。
汶川地震发生次日,我跟随上海公安应急救援队奔赴灾区。挺进映秀镇的途中,天黑月冷,整整16个小时,救援队员背着上百斤的装备,顶着不时会有巨石从天而降的危险,走出了一条挺进地震核心区域的通道。他们创造了一系列生命的奇迹,官兵们轮番上阵,中间没有休息,而且所有解救都是在平均20分钟一次的余震中进行的。当一名满脸稚气的消防战士回到营地时,已站立不稳,他小声对我说:“姐姐,抱抱我!”我禁不住泪流满面!
20年了,我辗转于各种现场,采访、报道;20年了,我见证了上海公安的发展与壮大,感受着时代改革的脉动:由治安标准到反恐标准,由社会面防控“三道防线”到“三张网”,全方位打造现代警务机制升级版……我钦佩身边的战友、同事,那些用青春和鲜血弹奏生命乐章的警坛英杰,那些默默无闻辛勤耕耘警民关系的普通民警。我看过、听过、接触过的党员,以自己的风雨人生,崇高美好的精神境界感染着我,教育着我,也塑造着我。每一次舞动笔端,每一次击响键盘,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把他们想起,仿佛听到一种召唤,引领着我与他们同行。
从警之路就像一本书,我一页一页长大,终于有了风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和价值追求,风栉雨沐,砥砺前行。现在的我,依然会在半夜突然醒来,会在享受天伦之乐时神经质地看手机。我不知道,下一刻手机是否会响起,把我引向哪里。如此忧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我想,任何付出的实质都是一样的,因为有爱。
明日请看《看个电影认识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