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时政·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望族城楼宇联合党支部书记胡冬的故事
~~~——望族城楼宇联合党支部书记胡冬的故事
~~~——望族城楼宇联合党支部书记胡冬的故事
~~~——望族城楼宇联合党支部书记胡冬的故事
~~~——望族城楼宇联合党支部书记胡冬的故事
     
2016年07月0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助推创业从“点子”到“播种发芽”
——望族城楼宇联合党支部书记胡冬的故事
潘高峰
■ 胡冬在和创业者交流
  首席记者 潘高峰

  人物小传

  胡冬,1982年出生,望族城楼宇联合党支部书记,腾讯上海创业基地总经理。国内精益创业和创业预孵化理念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响应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发起成立“启创中国”创业实践公益品牌,推出“迷你创业吧”、“创业周末”、“创业在当地”和“创业接合点”等早期创业预孵化体系,服务青年创新创业需求,被评为上海市“两新”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

  “我叫胡冬,热爱互动。”

  在田林路上的创业基地见到胡冬时,这个总经理刚吃完一客盒饭,拿餐巾纸擦了擦嘴,随后用他标志性的开场白和记者打招呼。

  “这就是创业者的状态,也是常态。”胡冬说。他的语速极快,快到总是把两到三个字用一个音节来发出。

  严格来说,现在的胡冬并不是一个创业者,而是创业者们的老师。

  对于初创者来说,什么最可贵?不是添花,而是送炭;什么最可怕?不是失败,而是一次次走失败者的老路,耗尽了资源和青春。

  “胡老师”一直扮演这样的角色:我踩过的坑,让别人不用再踩。他也许不会看到松柏凌云,但是在创业从“点子”到“种子”再到“幼苗”的过程中,他像一个园丁,育种、培土、施肥,不断见证一个可能的伟大企业,“从零到一”。

  转身 从创业到创业导师

  “胡老师”,最初也是尝尽失败滋味的“小学生”。胡冬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民营教育集团担任CIO(首席信息官),这个时髦的称呼,胡冬称之为“网管的头儿”。2006年,他开始了一个互联网教育的创业项目——通过类似于雅思机考的方式将考试题库用于集团旗下的5所学校,以帮助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发现知识缺陷,减少用户做大量无用练习的时间。由于民营企业在没有大量资本推动的情况下进展困难重重,而相对于房产等行业的暴利,这个项目的增长率不容乐观,胡冬不得不在2008年开始寻找新的方向。

  依然是教育,一对一的O2O家教服务,2009年的新项目初入佳境后又让胡冬陷入了一个窘境——对手实在太强大了,学而思、学大、龙文、精锐等巨头瓜分下,风投的触角始终远离。胡冬再次退出创业。

  到了2011年,有过四段创业经历的“胡老师”相信他的这些失败可以帮到更多的人,他联合了6名最初的创始人,发起了启创中国项目。启创中国是一个服务于初期创业者的开放性社区组织,通过联合科技园区、政府部门、科技公司、早期投资、高等院校等合作组织,帮助创业者启动创业的第一步。

  野心 做中国的摩根高盛

  胡冬的“野心”很大,大到要用人类过去150多年的历史来铺垫。

  “1870到1969年,美国完整抓住两次工业革命,电气化和自动化的机会。在150年前,同时代成立的摩根、高盛,完整地帮助了美国的大型工业公司,像美国钢铁、通用电气、AT&T……帮他们去融资、去创业,现在的庞然大物,当初都是小公司。”胡冬说,看到美国这150年的变化,再看看最近10年,其实惊人相似。美国现在有一个公司,叫Y-Combinator,用了10年时间,累计孵化940多家公司,有两家市值过百亿。“YC等于150年前的摩根和高盛,YC投资和孵化的企业的总市值,和高盛是一样的。”

  上海没有这样的科创服务者能行吗?胡冬说出了他的野心:在中国工业4.0开始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到下一个起点年,可能是30年后,或者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中国也有这样的公司,帮助中国的中小企业、科技创业者,抓住机会成长为中国的卡耐基这样的伟大企业。

  野心很大,起点却细微。作为早期创业服务组织,无论是胡冬创立的启创中国,还是他担任负责人的腾讯创业基地,都有着核心特点:阶段最早,帮助创业者实现“从零到一”的飞跃;实践著称,强调创新实践和参与精神;链条完整,带给创业者的是“孵化+投资+产业资源”的生态圈。

  加速 让失败不再可怕

  “对于创业者而言,创业最大的成本是机会成本。”胡冬说,“我们一直说包容失败,但实际上很难做到。只有让失败变得不那么可怕,才有更多人愿意尝试。”

  胡冬正在做的,通俗来说就是让创业者快速成功,或者快速失败,减少机会成本。“失败不再可怕,创业者不用付出沉重代价,可以更快重整旗鼓,投入另一次创业。”

  在胡冬为创业者们定制的创业活动中,创业者只需带来“点子”,就可以进行路演,听众有资深投资人,有熟稔市场的专业人士,有技术人才,有创业服务者。一旦成功赢得支持,创业者就可以通过实践去验证自己的点子。如果无人看好,也会有大家一起讨论,如何改进,如何转型。

  2013年,一位创业者带来一个“脑洞大开”的点子——“淋浴智能搓背仪”,初衷是改善人们洗澡时无人搓背的苦恼。但接连三次模拟路演,寻找创业团队却无人看好。他很快改变方向,改做恒温水龙头,发现市场需求量很大,经过不断试错,恒温花洒又碰上技术瓶颈,几经磨砺的点子,最终变成智能恒温毛巾架,专门为新生儿和新妈妈量身定制,经受了市场考验,成功拿到投资。

  类似的例子非常多,现在的电子猫眼领军者“移康智能”,最初也走过弯路。在胡冬等创业导师的帮助下,这个最初团队只有3人、启动资金40万的种子企业,拿到了高通的千万美元投资,成长为年入数千万元的企业,跃居中国电子猫眼第一品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读者之声
   第A06版:民生调查
   第A07版:民生调查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目击
   第A13版:文体汇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2016法国欧锦赛
   第A16版:2016法国欧锦赛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助推创业从“点子”到“播种发芽”
界面B轮完成超3亿元融资
上海成立金融信息法律专业委员会
上铁法院集中管辖 上海四家基层法院
“绿化大篷车”开到家门口
新民晚报时政·要闻A02助推创业从“点子”到“播种发芽” 2016-07-03 2 2016年07月0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