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权威声音~~~
权威声音~~~
权威声音~~~
权威声音~~~
权威声音~~~
权威声音~~~
     
2016年07月1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权威声音
“进化”信用制度 “净化”差评乱象
刘畅
  美国买家在亚马逊网站上买了一款电源插座,给予一星差评,结果不断受到销售人员骚扰;广州某高校大三学生乘坐滴滴快车后,给司机打了差评,结果她的信息被挂到黄色网站。给差评被报复、遭商家骚扰,类似现象屡见不鲜,需要我们对诚信建设投以审视的目光。

  信用是无形的财富。当诚信程度与利益得失挂上钩,难免会掀起更为复杂的博弈图景。在供给端的商家,有人诚信经营却遭遇恶意差评,也有人装点门面猛刷好评,更有人求删差评不成就用骚扰报复“伺候”;在需求端的消费者,有人以差评要挟商家让利,也有人因商家给点儿蝇头小利就改评价,更有人从中嗅出商机组建“职业差评师”队伍。凡此种种,说明良善的制度设计,有被人性“毒素”扭曲的可能。单以消费者“点评”为制约的信任机制需要更高阶地完善。

  一次,听某家装服务软件的程序员吐槽家装服务乱象,颇有感触。程序员发现,实际的满意度调查与网上点评呈现的满意度相差甚远。后来,程序员们修改了点评机制,系统自动记录商家行为,自动生成评价。这样一种设计的改变,商家的信用累积多了硬性约束,也避免差评生成后,商家把“账”只算到用户头上。还有一些地方的网约车、网上点餐等应用,接入第三方平台,实现司机、店家与用户号码的双向屏蔽,降低供需双方投诉后被骚扰的可能性。

  将目光投向全社会,互联网诚信机制的完善探索,值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借鉴。社会各界需要群策群力,让健康的信用生态持续进化。(刘畅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6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第B01版:新民楼市
   第B0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04版:好吃周刊
   第B05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06版:美食大观·广告/好吃周刊
“假北大”牵出真问题
骗与防
芒果干
“进化”信用制度 “净化”差评乱象
雷人“标题党”
工匠精神与沉静的心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7“进化”信用制度 “净化”差评乱象 2016-07-14 2 2016年07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