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3年,为肆意扩权,临时仲裁庭强词夺理、偷换概念、强行管辖;为强制裁决,临时仲裁庭罔顾史实、指鹿为马、公然挑衅。加上美国摇旗呐喊,这场闹剧成了法痞的表演场。
越俎代庖 枉法营私
临时仲裁庭2013年由时任国际海洋法法庭庭长柳井俊二一手搭建。柳井长期担任日本外交官,属“右翼鹰派”,主张“亲美遏华”,堪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马前卒”。
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相关规定,在仲裁当事方无法就指派仲裁员一事进行协商的情况下,可以由国际海洋法法庭庭长代劳。法律明文是“可以”,而不是“必须”,柳井迫不及待跳出来自己指派仲裁员,目的很明显:抓住“机遇”夹带“私货”。
临时仲裁庭的5名仲裁员中4人是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当时是柳井的“手下”。为了符合程序,柳井为不接受、不参与仲裁的中国指派一名仲裁员,即波兰籍的帕夫拉克。但熟悉国际法律界的专家一眼就看出,相比其他4人的经验老到,帕夫拉克资历最浅。
由此,柳井藏身幕后把自己违背国际法司法独立性原则的事实掩盖起来,把5名对亚洲缺乏了解、从未涉足南海事务的仲裁员推到台前,用法律语言炮制这出政治闹剧的台词。
学术堕落 食言而肥
熟悉国际司法体系的人士介绍,在国际司法机构中,对仲裁员的专业要求原本就比国际法官要低。至于临时仲裁庭的门槛,更不可与国际司法机构相提并论。仲裁员和关键证人的出尔反尔,进一步说明专业修养很成问题。
荷兰籍仲裁员松斯曾长期主张,确定岛礁的法律地位是海洋划界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但成为南海仲裁案仲裁员后反而认为岛礁法律地位的判定可以与海洋划界问题脱钩。
菲律宾所请专家证人斯科菲尔德教授,一改其学术文章中称太平岛为岛的说法,将其定性为礁。此人论文曾称南沙群岛至少存在12个地物符合岛屿定义并可主张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在仲裁庭上却改口称南沙群岛没有一个岛礁可主张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对于从事严肃学科的专家而言,谨言慎行是最起码的原则。180度的学术观点逆转,不是水平问题,而是政治和道德问题。
名为法治 实为人治
柳井搭建的临时仲裁庭,未经任何审查,是典型的人治班子。
5名仲裁员中,除柳井指派代表中国的帕夫拉克外,其余4人均有仲裁经验。他们都曾罔顾案件中隐藏的主权问题,都曾有随意扩大仲裁庭管辖权的先例。
菲律宾指定的仲裁员沃尔夫鲁姆曾参与仲裁查戈斯群岛案(毛里求斯诉英国),当时英国提出案件涉及主权问题,不在仲裁庭管辖范围内,但沃尔夫鲁姆联合其他仲裁员签署联名反对意见,一口咬定仲裁庭具有管辖权。
国际法专家指出,仲裁员过往经验中表现出对某一种有争议做法的固有意见,可能对其他案件的判断产生严重影响,导致出现预设立场或预判结果的可能,有损仲裁的公正性。
秘密网络 利益链条
现有证据已经表明,2012年黄岩岛事件前,就已经有美国人策划用国际司法手段炒热南海问题。也有证据表明,正是美国背后作祟,才促使菲律宾在黄岩岛事件末期作出放弃对话的决定,使中菲关系陷入僵局。还有证据表明,正是在黄岩岛事件后,美国通过菲律宾阁僚献计,把菲律宾推上仲裁的不归路。
代表菲律宾的美国律师奥克斯曼与多数仲裁员以及柳井曾多次共事,但仍然作为争端当事国的代理律师出庭,无视国际司法界的监督评价,公然挑战国际司法公正。他与美国政府也渊源颇深,曾作为助理法律顾问在美国国家海洋、国际环境和科学事务局工作十余年。
毋庸置疑,奥克斯曼与美国政府的关系、奥克斯曼与菲律宾的关系、奥克斯曼与仲裁员的关系、仲裁员与柳井之间的关系、柳井与安倍的关系、安倍与美国的关系,已经编织起一张巨大的政治利益网络。
假借法律的名义,法痞们在这张关系网上忘情表演3年后,把预设好的裁决结果公布于众,国际司法成了他们践踏公平正义的幌子。
新华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