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逼仄老城厢变身中国音乐偶像文化新地标~~~
     
2016年07月2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逼仄老城厢变身中国音乐偶像文化新地标
上海音乐谷奏响虹口转型曲
袁玮 龙钢 许倩倩
  本报记者 袁玮 特约通讯员 龙钢

  实习生 许倩倩

  在虹口区沙泾路上住了40多年的颜德俊老人亲眼目睹了近几年这里的巨变:曾经的制药厂、肉类加工厂等集聚的污染地区——嘉兴路地区的沙泾路、哈尔滨路、辽宁路一带,如今成了“高颜值”的虹口区经济转型发展新地标:上海音乐谷。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沙泾路、哈尔滨路、辽宁路一带,厂房林立,仓库、肉类加工厂、制药厂、制冰厂等随处可见。那个时候,只要走近沙泾路,就能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现在的1933老场坊当时是一家制药厂,它的对面是家肉类加工厂,走过这里都要捂着鼻子。”颜德俊说,现在这一带已成为上海音乐谷的一部分了,还成了漂亮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7月17日,上海音乐谷人山人海,全国首家O2O音乐教育平台线下学习中心——牛班音乐学校开班了。随着知名音乐人胡彦斌带着牛班音乐学校落户,音乐谷内的“音乐势力”日趋壮大。短短几年时间,游客逐渐增多,文化企业逐渐集结,一个体现音乐核心价值和上海石库门社区生活风貌的文化生态区已初步成形。

  别具一格 滨水社区音乐主题

  上海音乐谷位于虹口区中心的嘉兴路地区,以海伦路、溧阳路、四平路、周家嘴路的围合区域为主体范围,核心区域面积28万平方米。这里地处虹口港的腹地,河道蜿蜒,交汇了俞泾港、虹口港、沙泾港三条河流,仍保留有1200多米的河道和8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桥梁,形成上海市区最为独特的滨水社区形态,是目前上海唯一保存了完整水系格局的历史文化风貌地区。

  这个区域至今还遗存有大量独具虹口特色的石库门建筑群,留存至今的建筑都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与人文内涵。中国传统深宅大院与欧式联排住宅完美的融合,堪称中西合璧的上乘之作。与新天地、田子坊不同,嘉兴路地区的石库门不是孤立的一个街坊。嘉兴路、哈尔滨路留有多个石库门里弄,曾经拥有的菜场、酱园、浴室、剧院、中药铺、警署、老虎灶、混堂、鞋匠、饮食店、染坊、酒楼、杂货店等仍有许多遗留痕迹。虹口为日本人集聚的地方,嘉兴路地区的石库门里弄也带有了浓郁的东洋风味。

  旧式房屋多、居民人数多、老上海风味重是音乐谷地块的特点,音乐谷也是上海唯一一片以音乐为主题并形成相关音乐文化产业链的独特区域。这是一个主题式街区的整体开发项目,划分为五大功能板块,分别是国家音乐产业基地、音乐体验休闲娱乐、石库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风貌居住社区、音乐特色商务及设计精品酒店。整个项目采取主题式街区整体开发的模式,通过旧民居修饰、旧建筑创意翻新、河道整治、街区灯光改造等举措,实现商业、办公、居住、休闲、娱乐等功能有机融合,避免传统园区功能的单一化和简单化,提高了园区中的复合性,给园区带来更多活力,从而形成创意园区、居民社区和商业街区的融合。嘉兴路等路段的石库门街坊都将完整保留,新增了商业设施、休闲设施等。

  整体开发

  保护建筑留住文脉

  “最早有打造音乐谷的想法是2011年,那时候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正式落户虹口区辽宁路46号,而紧邻几条马路的溧阳路上,1933老场坊也修建完工了。当时1933还没有这么多商家租户,有很多摄影爱好者或是年轻人过来拍照参观。我们就想到,为什么不把这一片区域收储重组,打造成一个创意产业的集聚地呢?”据虹口区一位相关负责人介绍,音乐谷最初就带有社区概念。

  2011年4月虹口区出台《虹口区文化创意和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试行办法》,明确区政府设立虹口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5000万元,重点支持上海音乐谷项目建设;扶持文化创意、音乐及相关产业的企业入驻,给予一定的租金补贴;对于申报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项目,给予配套资金支持;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原创作品等较多优惠扶持政策,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奠定基础。上海音乐谷作为一个以音乐为主题,并形成相关产业链的独特区域,被列入《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十二五规划》和《虹口区北外滩金融和航运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市重点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

  虹口区采取政府引导管理,企业经营运作,社会推动参与的发展运行模式。2011年11月成立了上海音乐谷文化创意管理有限公司负责总体推进。音乐谷将展现其音乐的核心价值,形成音乐体验、音乐展示、音乐交流、音乐产品交易的聚集地。与此同时,虹口区留住历史文脉,对音乐谷区域内的建筑以修旧如旧、还历史原貌为原则,保护了一大批老建筑。

  厂房变身

  定位特色打造品牌

  如果把上海音乐谷比喻为一张乐谱,那么贯穿于境内的虹口港、沙泾港等河道就是一道道谱线,而一个个文化创意园区就是线上活跃的音符——经过5年多的建设,目前音乐谷已建成由老厂房集体“变身”而来的8个项目,包括国家音乐产业基地、1933老场坊、1913老洋行、半岛湾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园、1930鑫鑫创意园、星梦剧院、三角地艺术园、音乐谷游客接待中心,它们分别拥有自己的功能特色。

  随着项目开发的深入,这些音符开始飘出一首首动人乐章。作为整座“音乐谷”项目原点和起点的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着力打造中国原创旋律精品,架设中外文化交流桥梁。2010年7月,基地一期建设目标完成,面积达到6000余平方米。音乐制作中心、音像制品集散中心、艺术培训公共服务平台、aLMS云端音乐连锁营销系统平台等功能及定位在运行后已初步成型。

  由屠宰场变身而来的1933老场坊,融入了国际美食购物、戏剧音乐演出、主题狂欢派对、公益跳蚤市集等新元素。2011年,1933老场坊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联手合作,成立了上海话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旨在打造“苏州河北 创意左岸”——1933文化左岸之戏剧演出品牌。随着1933空中剧院和1933微剧场的先后打造,1933老场坊成了名副其实的“老建筑中的戏剧新天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150场优秀话剧作品上演于“空中剧院”和“微剧场”。尤其是自2012年6月以来,园区实现了月月有演出,并不定期举办戏剧讲座、表演普及工作坊等戏剧领域的教育和交流活动。老场坊内还入驻了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漫画创作、连载、发行网络平台上海有妖气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致力于音乐和影视制作、音乐节承接等业务的東方·21文化集团,以及专注于网络剧、电影及电视剧等娱乐文化内容制作与发行的御衡(上海)影视文化有限公司。1933老场坊作为“音乐谷”中最早建成的经典案例,已成为上海的地标性建筑。

  偶像剧场

  老房有喜青春焕发

  逼仄的虹口老城厢里,居然有一个如此“潮”的偶像剧场!更名为“星梦剧院”的原虹口区嘉兴影剧院,是中国本土大型女子偶像团体“SNH48”的专属剧场,它成为国内首个为偶像团体量身打造的综合性专属剧院。

  在这里,每周都有SNH48所属的年轻偶像艺人们定期上演活力四射的“剧场公演”,一批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粉丝”们竞相追捧,络绎不绝地涌向这个中国音乐偶像文化的新地标。星梦剧院也凭借引人入胜的“剧场公演”,以及粉丝咖啡店、偶像纪念品商店、露台式活动场地和附属商业店铺等一系列完善的内部设施,一跃成为了热爱流行音乐的年轻人的一个新聚集地。

  上海音乐谷这些创意产业园的建筑都有着独特的历史底蕴,老房有喜,现又重新焕发了青春。

  上世纪30年代曾经是人力车夫互助会总会旧址的三角地艺术园,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目标,音乐文化为特色,引入时尚设计、影视传媒、文化艺术、音乐人才培养等企业机构。目前入住企业包括曾经参与合作《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等节目的乐滨天创意传播公司。

  哈尔滨路上的1913老洋行占地面积2539平方米,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解放前为工部局宰牲场的附属冰厂,后属上海牛羊肉厂冷库。现今的“老洋行1913”,延续了建筑本身的欧洲风尚与英伦格调,悉心保留百年前风格迥异的英式钢柱,素简的水泥立柱和地面。1913的目标是打造成上海有影响力的数字音乐园区,目前已有30余家文化传播及数字媒体企业入驻园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专版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连载
   第A24版:阅读
   第A25版:新民健康
   第A2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科艺T台
   第B04版:汽车周刊
   第B0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上海音乐谷奏响虹口转型曲
新民晚报要闻A04上海音乐谷奏响虹口转型曲 2016-07-20 2 2016年07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