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然博物馆北侧的山海关路,有一所著名的育才中学,其正对面延陵里,就是我记忆开始的地方。抑或这是沪上最短小的弄堂,一共三幢房屋,且两幢还是连体的石库门,却编有1、3、5三个门牌号,唯1号体量大,还有较宽的过街楼。
看弄堂的毛爹一家就住过街楼下,靠一边砌三面单墙不加顶便成卧室,煮吃和会客敞开着。毛爹兼营小人书摊,几个木架子斜倚于墙,一排排横档上小人书齐整排列,另备几只低矮大条凳供坐阅。雨天摊设于过街楼下,放晴则沿街摆在弄口两旁。记得1分钱就可租阅,要是新书2分、3分也可看一套了。
毛爹客气,对弄内小朋友常不收钱。育才中学的学生放学后也被小人书吸引,几乎天天有租阅的。一人租几人围观是常态,而为某个人物或情节争得脸红耳赤的事亦时见。这时候,慈眉善目的毛爹总会过来轻声喝住,务求保持“阅览室”安宁。《水浒》中的武松、鲁智深,《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曹操,《火车上的战斗》中的抗日游击队长老洪、彭亮,乃至“血滴子”等等,我都是从这里最先获知的。由此,记住了刘继卣、程十发、贺友直等画家,还喜欢上了《新民晚报》画连载小说插图的画家乐小英、董天野。
暑期,小书摊经常一席难求;入夜,路灯下仍有大人小孩做“低头族”。自带凳椅坐在弄口的纳凉人,海阔天空“嘎山河”便是当年的娱乐活动,话题扯到小人书摊,我才听说了毛爹的往事:上海沦陷辰光,米价飞涨,百姓无法饱腹,毛爹水性好,曾冒着日寇枪炮封锁之危,肩扛米袋凫水过苏州河贩运谋生……真没想到这位和气、亲善的老人竟有这般勇气和本领,令我多了分敬意!
弄堂口,是“野小囡”看闹猛的地方,至今让我难忘的是一位人称“阿定”的三轮车夫。不管是蹬车还是步行,他总是穿得清爽、得体,方脸上头发三七开,梳理得油光可鉴,我总觉得他像是在写字间做的。碰到小朋友,阿定也会颔首微笑打招呼,正是这一笑,我发现他有两颗镶金牙,上世纪50年代这如同后来戴粗金项链样“有噱头”呢。阿定踩车的动作尤为潇洒,匀称的身姿笔挺,脸带自信的快意,似观街景,而车速却不慢。阿定家住近旁的慈溪路,车就停其家门口。他的车一定天天“搞卫生”,车如其人,干净锃亮,配的彩格毛毯也具英伦格调,堪称“豪车”。夏日,阿定蹬车更是一道风景,白仿绸短衫随风飒飒飘拂,黝黑的脸膛上微沁着汗,而头势依然煞清,神定气闲,何等风采!进一步了解阿定的事发生了:一年冬夜,弄内黎家阿婆发急病,救护车一时忙不过来,其儿直奔阿定家求助。约十分钟阿定车到,两人扶老太坐稳并裹上毛毯,阿定飞车载母子直驱市六医院,并帮着挂号、照料,忙了一阵坚不收钱,临走阿定还对他们讲,“有事体叫一声,邻舍就是朋友就是亲眷”。老太转危为安,黎家人后来老说阿定的好,正应了“爱人者人恒爱之”这句古话。我考进大学住读后没见过阿定,听讲他进了公交公司,这样的人到哪里都出彩的,我相信。阿定长我许多,愿他健在,过着更开心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