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7月2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为“凹凸”鸣不平
徐轶汝
  徐轶汝

  常州那间用“凹凸”来标识男女的厕所的管理方终于顶不住网上的汹涌民意,在一片“低俗”“污”的批评声中,拆除了厕所上的“凹凸”两个字。 

  我实在替“凹凸”感到委屈。因为“凹凸”本就是象形词,常用的成语有凹凸不平、凹凸有致。前者用来描绘地势高低,后者就是用来形容女性身材玲珑的。看到凹凸就想到人体结构,其实是很自然的事情,怎么就成“滥用汉字”了呢?

  其次,我很遗憾地看到,在现代文明的语境下,在苏浙沪这些相对先进、开放的地区,仍然有很多人视“人体结构”如洪水猛兽,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说,甚至抵触所有会引发联想的字、词、图。这种逻辑和鲁迅先生所说的“一见到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不谋而合。

  很多持反对观点的网友说,如果孩子问起,真不知该怎么回答。我想说,该怎么回答,就怎么回答!为人父母者,就该尽到教会自己孩子生理卫生常识的义务。和孩子聊到相关话题时,父母的态度应该大大方方,不扭捏,不回避,只有自己的心态放开了,摆正了,孩子才会受到正确的影响。让孩子从小就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这和“低俗”八竿子打不着。

  回到事件本身,以“凹凸”来代表男女,让一些传统、保守的网民感到不舒服,这我非常理解。但厕所标识是否合适,应该是以结果为导向,即能让人准确分辨出男、女厕所,而不应以是否会引发性遐想为导向。

  国外一些艺术场馆和餐厅的厕所标识,很多都“伤风败俗”。最有名的是韩国的一个厕所,标识上蓝色的男性正“扒着”墙头“偷看”隔壁的女性。据说这个标识还被印在了T恤衫上。可见大众很认可这种创意,并不以之为“污”。

  所以,如果非要说“凹凸”标识有问题,只能说是不够规范,表达的意思不够明确。一眼看过去,有可能一下子还反应不过来,甚至导致走错门。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在旁边增加些解释性文字或图片就行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2016里约奥运会倒计时8天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生态上海
   第B01版:好吃周刊
   第B02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B03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广告
   第B04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破除“垃圾围城”的难解之困
无解?
“在镜头下执法”重塑执法理念
为“凹凸”鸣不平
违法建筑变戏法
舆论为何同情小偷胜过受害者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为“凹凸”鸣不平 2016-07-28 2 2016年07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