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书展那些人那些事·系列报道3~~~互联网时代书展人气依旧挺旺
书展那些人那些事·系列报道3~~~互联网时代书展人气依旧挺旺
书展那些人那些事·系列报道3~~~互联网时代书展人气依旧挺旺
书展那些人那些事·系列报道3~~~互联网时代书展人气依旧挺旺
书展那些人那些事·系列报道3~~~互联网时代书展人气依旧挺旺
书展那些人那些事·系列报道3~~~互联网时代书展人气依旧挺旺
     
2016年08月2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展那些人那些事·系列报道3
每个人都有一个去书展的理由
互联网时代书展人气依旧挺旺
朱渊  
■书展最后一位读者胡漪雯满载而归 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
  昨晚,捧着厚厚一沓书的胡漪雯,成为最后一个走出上海展览中心的读者。26岁的胡漪雯颇有文艺范,是书展的常客,这是她今年第三次来到书展。就她手中的《从历史中醒来》《品读国学经典》《吴宓与陈寅恪》来看收获颇丰:“以往来会更多关注热门读物,现在我比较喜欢看历史书籍。”

  互联网时代,购书不过是在电脑上按几个键,次日门铃一响,那些你想要的都会在你面前。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顶着烈日去书展?胡漪雯的回答或许道出很多爱书人的心声:“网站上买书,需要逐一点开,再点开,才能找到有兴趣的书,但若要试读还有许多步骤,哪有书展这么直观,几百几千本在你面前。”

  事实上,书展七天,记者也随机“街访”许多读者。调查发现:有执着于纸质书的,有喜欢书山氛围的,还有冲着精品推荐去的……原来每个人都有一个不得不去书展的理由!

  纸质书忠粉

  就是要摸到书,才有感觉

  每年夏天的书展对悠悠而言,就是一次短途旅行,除了晚上睡觉,一连七天从开馆到闭馆都泡在书展里。问她哪儿有那么好逛,她拿出一堆地图、活动表、自定“通告”日程说:“你看着是我的攻略,书展那么多签售、对谈,我已经把重点都划出来了。每天总也要花两个小时‘扫场’吧,一个一个馆仔细看过来,到第七天基本算圆满。”

  同样每年书展都不落下的还有季芳,上班族的她虽然时间有限,却也走过路过不错过。她毫不讳言自己对纸质书的执着:“我就这么‘传统’。读书,就是要拿一本书在手里,才有感觉!”

  随心派体验

  “不期而遇”才最美

  书展中抱着“不期而遇”心态的有很多。在国外读书,暑期回家度假的刘洋就是这款“随心派”:“我平时也在网上买书,也用kindle看书,但我觉得书展还是不得不来一下。毕竟这里成千上万册图书,能够给我更多选择。去年回国,我就在书展上看到了一本说冲浪的书,以前对这项运动没什么兴趣,看了书觉得特别有意思。我回新西兰,就特别找了同学一起去尝试。这种意外惊喜特别让人期待。”

  这种“不期而遇”也适用于“大手拖小手”派逛书展,刘女士每年书展会带着女儿来挑书:“平时,都是我做了功课,买国外绘本给她。前年开始,我会带她来书展自己选,女儿站在一大堆书前开始会很茫然,但翻着翻着就上瘾,最终会凭眼缘挑上几本回家。我觉得这样很好!”

  家门口参展

  听朗诵讲座,深入交流

  本届书展加大市区联动力度与全市16个区携手,将上海书展吸引集聚的优质阅读活动资源引入各区,“书香上海悦读季”系列活动覆盖全城阅读文化活动。让书展触角,延伸到申城每个角落。徐汇区与书展主办方合作举办首届“上海国际诗歌节”,就吸引了700多位爱诗的市民。一老阿姨的话很有代表性:“上海不仅生活方便,物质丰富,阿拉退休工人休闲生活也很多样,光社区活动中心、群艺馆活动就很多。”同样幸福感爆棚的,还有住在黄浦区的居民,“书香思南”老客人许树建深有感触,每周常态化的读书活动,让市民感受自己的文化素养也提高不少。

  平时,遇到一本喜欢的书不难,而读完若有想法,如何与读者交流?书展给了读者机会。在《怎样让旅行遇见文化》的见面会上,邱女士穿着套装、半高跟鞋,戴着一串珍珠项链。她说:“年轻时去俄罗斯留过学,所以对那里很有感情。这本书里写到了很多关于俄罗斯的文化史,我就想来听听作者的分享。因为想着要合影,所以会穿得稍微‘隆重’些。”

  深耕族发言

  网购?只是看起来很美

  网站的书价便宜过书店,这样一度让实体书店陷入危机。然而,网购真的那么神通广大吗?用图书资深编辑小言的话来说就是:“看起来很美而已!”她说网站选书看起来便利,但只是缩短了你和书店空间距离,但是就挑选过程而言,反而费事效率低。她以当当网举例:“网站首页就这么点地方,大多都是热销书,你若想了解更多,就要在不同的分类里不停地点开。越点到后面,你所看到的越少,直至最终一对一的界面。这哪儿有我走到书展,看着面前一大片书,随手翻来得高效?”

  书展社科精品馆里,正在书架上逐一翻看简介的吴先生也持相同观点:“即便不是在书展,买书我也肯定会去书店。我看书很杂,历史军事人物传记都喜欢。就我看来,很多人买书,并不会有特别目标,你要在网站浏览其实反而不如在书店走一圈,更加直观也高效。”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上海教研/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上海教研
   第B04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5版:汽车周刊
   第B0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2016上海书展特别报道
每个人都有一个去书展的理由
最有号召力的“十佳”出版社
“精品阅读”提升含金量
诗意绵延生活 阅读回归本心
杨澜新书《世界很大,幸好有你》出版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6每个人都有一个去书展的理由 2016-08-24 2 2016年08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