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殿宇大修之机搜集最全的文物信息、研究文物背后的故事,故宫走出了文物修缮的一条新路。单霁翔表示,以往修缮大多体现“抢救性”,对建筑和藏品本身的修复保护无明确学术指导,也无明确的学术总结。“修好了,负责安全的部门再进去装安防设施,难免对文物本体造成二次破坏;都结束了,策展人再进去,可想放的文物没地儿放了。”单霁翔说,此次养心殿研究性修复项目就是尝试学术先行,计划累计完成数十份研究报告,要留下详实史料。
前天宣布的33个项目包罗万象,且都与修缮有关,“细”成为最大特色。这次研究故宫也广纳人才,计划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地震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法国及意大利博物馆等海内外数十所机构在多个领域合作,100多名高级研究员将参与。目前,养心殿已经进入勘探测绘阶段。
据悉,养心殿此次大修需4年,而殿内文物不会闲置4年。故宫计划在此期间举办四五次专题巡展,首站确定9月落户首都博物馆。首博将在馆内再现故宫养心殿场景,将文物珍品对号入座,摆入相应位置。据悉,2020年,养心殿将再次开放,参观面积也将从曾经的30%扩大到90%,御膳房等从未开放的“禁地”都将揭开面纱。届时,故宫整体开放面积也将扩大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