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上海教研/新民教育
     
本版列表新闻
全国“上海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经验”交流会在沪举行 市教研室总结四组经验~~~
     
2016年08月2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上海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经验”交流会在沪举行 市教研室总结四组经验
海纳百川 持之以恒 行贵日新 驶向深蓝
江 南
中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陈克宏致辞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分享了上海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四组经验
会议现场专家云集
  8月22日,以“推广交流上海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经验,研讨我国数学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与推进策略”为主题的全国“上海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经验”交流会在市西中学举行。

  文/江 南

  海纳百川

  兼具“纵向、横向、内向视角”

  推进课程建设

  上海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第一组基本经验是:通过“纵向(系统回顾历史)、横向(广泛国际比较)和内向(深入分析现状)”三个视角对课程建设开展深入研究,编制《行动纲领》、《课程标准》和学科教材,提出目标定位、基本理念、改革要点和实施建议。

  借鉴国际经验,上海《课程标准》提出“大力推进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数字化数学活动”,率先将计算器引入数学课程的设计、教学与考试中;上海《课程标准》设计了专题研究与实践内容,强化了数学实践活动。

  在《课程标准》指引下,上海数学教材围绕数学概念形成和数学问题解决,以及伴随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通过情景呈现、活动设计、栏目引导、例题示范、习题设计等,落实和强化数学“基础”(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经验),引导学习过程,彰显育人价值。

  上海中小学数学教材在内容安排上的探索包括:一是突破算术与代数的分界,尝试提前引进代数的初步知识;二是加强直观几何,改善直观几何与论证几何的过渡;三是密切数学与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呈现数学实际应用价值;四是采用“先慢后快”策略,对小学数学内容做出大幅度精简、后移调整,为数学学习活动的开展留出了空间;五是初中阶段引入“向量”的一部分内容,并与平行四边形、相似三角形等知识有机结合,为高中物理力学内容学习提供描述和分析工具。

  上海中小学数学教材在呈现方式上的探索包括:引导学习过程,呈现概念建构和问题解决过程,积累学习活动经验。

  持之以恒

  坚持“强化基础、优化过程”

  开展教学实践

  上海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第二组基本经验是: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进必须充分关注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在“规范”和“创新”的循环中持续改进。

  市教研室认为,抓好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教学流程关键环节的系统研究和管理,优化教学全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教学公平的基本路径。为此,市教研室编写了《中小学数学学科改进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引导教师重视教学常规。

  完善数学学习方式,首先需要从学习活动设计突破。数学学习活动,尤其是体验性、实践性、探究性、协作性学习活动;

  其次,需要从教学组织方式突破。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团队精神,包括形成团队共同愿景、积极互赖、个人责任等;

  再次,需要拓宽学习渠道,丰富学习经历。上海学生数学学习,包括利用社会场馆资源开展数学学习,完成学习报告;还包括利用数学专用教室资源,或者长作业等形式,开展专题性研究与实践,完成相应的研究报告。

  第四,需要与时俱进,加强信息技术运用。市教研室成立了DIMA(数字信息化数学活动)研究中心作为机制保障,采用多种新颖的评选活动来激发学生和教师的研究热情,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

  最后,需要因材施教,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上海除了通过数学课程分类分层、走班学习和课堂教学分层分类指导外,还通过学生数学社团、数学业余学校等来满足部分数学智优生的学习需求。

  行贵日新

  追求“理想与现实相平衡”

  实施学科教研

  上海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第三组基本经验是:学科教研应坚持“以校为本、完善机制、传播经验”;坚持“问题导向、项目推进、实证研究”;坚持“以人为本,搭建平台、促进发展”。

  数学学科教研正在积极探索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型:研究领域从单纯以学科课堂教学为主转变为学科“课程-教学-评价”整体性的教学研究;研究方法从基于经验转变为证据与经验相结合;研究路径从“自上而下”培训式路径转向“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参与式路径;研究起点从“理论验证式”教学研究转向“问题导向式”教学研究;教研员角色从个人权威转变为“合作共同体”中的重要成员。

  1.以校为本,完善教研机制,鼓励实践创新

  上海市区两级教研室在各学段都设有数学教研员,教研员都能结合区域实际,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数学教研活动;各中小学都有数学教研组和备课组,且都能开展相应的教研活动;课程标准研读、教材教法分析、“三课”活动、课题或项目研究等已成为校本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

  2.问题导向,探索主题教研,推进教研转型

  近年来,上海中小学数学教研每年都会确定一个教研主题,并围绕着这一主题开展一系列主题教研活动,通过有效提炼教研主题,挖掘基层教研组和教师的相关经验与成果,提炼观点和教学示范,进行有效的总结与反思,最终形成若干可推广的经验。

  3.以人为本,搭建发展平台,促进专业发展

  上海十分重视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有序推进,主要通过教师培训、项目交流、专业评选等途径加以实施。

  在教师培训模式创新与实践方面:静安区教育学院积极探索指向课堂增值的区域教师培训模式,设计了“本体知识更新”、“教学设计与实施改善”和“综合素养提升”三大培训内容。

  在项目交流搭建发展平台方面:上海已连续有三批初中、小学数学教师依托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赴英执教,为两国中小学数学课程、教材和教学的比较研究提供了丰实的资源,也促进了这些具备双语能力的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专业评选方面,市教研室坚持开展上海市基础教育“三项评选”数十年。

  驶向深蓝

  “结果”与“过程”兼顾

  树立综合的学业质量观

  上海的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第四组基本经验是:树立促进学业成绩及其获得过程综合提升的学业质量观,基于标准实施“为了教学改进”和“为了学习”的评价,导向标准-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上海从2011年起,在全市范围实施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测试项目。实施绿色指标测试,需要研制《测评框架》。测评框架的作用不仅在于指导命题工作,更重要的在于引导教师认识“基于标准”的内涵以及学科“能力”、“素养”等关键要素在评价活动中的体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上海教研/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上海教研
   第B04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5版:汽车周刊
   第B0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海纳百川 持之以恒 行贵日新 驶向深蓝
新民晚报上海教研/新民教育B02海纳百川 持之以恒 行贵日新 驶向深蓝 2016-08-24 2 2016年08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