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多因素制约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二手车行业,之前对二手车交易量预判得过于乐观。”近日,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月度会上该协会副秘书长沈荣表示。从一些发达国家的二手车市场情况看,每年二手车的交易量远大于新车销售。目前美国、德国、瑞士、日本二手车的销售分别是新车销售的3.5倍、2倍、2倍、1.4倍;而我国二手车销售只有新车销售的三分之一。从国际平均来看,消费者转换一辆车的平均周期是6年。2009年我国新车销量是1364万辆,理论上讲到2015年应该有1364万辆二手车,但我国只卖出了941万辆二手车。这意味着中国消费者远未达到全球平均的置换时间,二手车的“残值”远没有被开发。
影响国内二手车市场的问题很多,包括诚信度低、信息不透明、法律监管不严格等,特别是二手车评估标准混乱、市场认证标准缺失等。另外,目前二手车市场还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不法收购,社会上非法企业,对废旧车辆高价收购,不少报废改装汽车流向社会,带来巨大安全隐患。二是现在不少车主的汽车达到报废期后,不到指定报废汽车拆解厂进行报废拆解,而是私自处理,卖给非法的汽车拆解厂。而一些有资质的拆车企业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跟不上市场的发展,为一些黑窝点提供了可乘之机。
当前对二手车行业影响最大的,当推“限迁”政策。截止到去年底,全国共有299个城市对迁入机动车有排放限制,其中实施国五排放标准的18个,国四的230个。而到今年4月1日,开始执行国五排放标准的新增省和直辖市11个,下有87个城市,届时二手车迁入实施国五排放标准的城市将有105个。这导致车源丰富的一二线城市中,8年以上老旧二手车无法正常落户,制约着二手车市场的发展。
“限迁”举步维艰
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二手车便利交易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八条”)出台,要求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9个城市外,全国已经实施限制二手车迁入政策的地方,要在2016年5月底前予以取消。如今,取消限迁的最后期限已过多时,但目前真正落实这一政策的地方却寥寥无几,很多的地区还没有享受到相关政策的红利。
截止到目前,全国出台了相应的响应国家号召的省级政策的地区,仅有8个省,涉及114个城市——在之前统计的全国299个城市当中,依然还有相当多的城市没有能够出台具体的落地政策。也因此,就现阶段来说,二手车市场实际运行状况和之前市场运行环境,并没有发生更大的改变。
“限迁”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还是经济利益。作为我国重要的产业支柱之一,汽车市场的变动确实会影响地方政府的税收利益,而税收与环保又是各地方政府考核政绩的重要指标,与新车相比较,二手车迁入不仅会对当地的环境造成压力,贡献的税收也相对较低。面对市场参与者希望税收减少,政策制定者希望税收提高的这一矛盾局面 ,不排除存在着地方政府出于利益考虑延缓“国八条”实施的可能。
更令人担忧的是,“国八条”难落地也直接影响了资本对二手车市场的投入。据了解近一两个月,资本市场对二手车电商的投资热度明显下降,对于二手车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务必重拳出击
在今年3月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要盘活二手车市场。而当前对二手车行业影响最大的,无疑是“限迁”政策。虽然“国八条”在目前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相信中央政府一定会针对性的再次出手。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已经表态,为营造二手车自由流通的市场环境,将进一步加大“国八条”实施督导力度。各地人民政府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不得制定实施限制二手车迁入政策。但必须看到,政策的实施需要一步步实行,从地方表态到地方执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
另外,已执行十年之久的《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修订正在加速进行中,二手车市场面临的重重政策限制有望得到进一步缓解。与此同时,各地针对二手车流通的管理办法也相继出台,且管理内容更明确具体。当然,这些区域性二手车管理办法的出台,能否成为二手车市场冲破阻碍,走向规范的动力,还有待观察。
此外,随着老旧车辆的淘汰,二手车排放标准的提高,现有的二手车限迁政策将失去作用,不完整的二手车评价体系、缺失的诚信透明机制、不对称的二手车信息等因素将成为阻碍二手车发展的主要原因。为此市场人士希望,国家能够出台的一系列相应的法规,对整个二手车行业起到切实的规范作用,让国内二手车市场健康发展。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我国二手车六大区域的交易量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中,西北区域二手车交易量由1月的4.86%稳步上升到7.28%,而2015年全年,该地区的交易量仅占全国交易量的5%。如果限迁取消,二手车的“转籍”比例将大幅度提升,可以把东部的优质车源转移到中西部地区。相信随着政策的逐步改善,广阔的西部地区将成为二手车市场的新目标。 李永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