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8月2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视舆情
起底陈玲背后的网络话语权
何小手
  何小手

  因开除患癌女教师,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院长陈玲最近成了舆论的众矢之的。从法律角度看,此事件的是是非非原本只是停留在劳动关系层面,但由于涉事单位是高校,其行为的恶劣性评判因此被升级。

  很多人无法容忍,这样一种突破道义底线的行为竟然出现在教书育人的高校,于是在谴责的基础上,网上出现各种起底,先是有媒体报道提到,博文学院曾开除另一患病女教师,尔后有关陈玲的猛料层出不穷,其获得的荣誉称号多为山寨社团颁发、博士身份涉嫌造假等爆料让舆论哗然。

  事发后,陈玲试图澄清外界误解,在采访中她反复提到自己是在此次事件发生后才得知被开除的女教师患癌,对于有网友质疑其学历造假,她还拿出学历文件证明并没有造假。这些回应不仅没起到预期的作用,反而加剧了外界的质疑。比如在是否得知女教师患癌这个问题上,媒体报道提到,2015年1月14日,刘伶利的母亲曾带着病历和大夫开的请假条到学校为女儿请假,“病历上写得清清楚楚,学校才知道孩子得了癌症。”而博文学院作出开除刘伶利的决定是在1月19日,即是在得知刘伶利患癌的情况下,仍作出开除决定。至于学历造假问题,她出示的是北师大博士同等学力证书,很多网友提到,类似的学历完全可以花钱获得,根本没什么含金量,而其证书盖章人赖德胜教授也表示,学院并没有该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同等学力证书。

  陈玲的应对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她越是澄清,网络对她的声讨就越激烈,甚至她的眼泪,很多网友都表示反感。因为种种迹象表明,她在用谎言掩盖自己的过错,这在危机应对中是一大忌讳,陈玲可能低估了自己所面临的困境。

  为什么人们热衷于起底这位院长?以往有很多类似的案例,一个事件发生后,舆论又扒出很多当事人的猛料。一般而言,这是新闻发酵的自然规律,有了关注,信息便会被挖掘。具体到此次事件,除了开除患癌女教师引发愤怒情绪,还有一个背景值得注意,即事发后,除了涉事学校以及博文学院发声,其他教育主管部门很少就此表态。甘肃省教育厅一位负责人回应媒体时也只是表示,目前此事诸多细节仍在调查中,教育厅要求学校依法依规保护教师合法权益。显然这样的处理与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极不相称,有媒体评论提到,网友竞相起底这位院长,“看似一种情绪之举,其中更包含着网络话语权的逻辑。本质上,它对应的仍是官方话语权的孱弱。”

  就事件本身的严重性而言,可能教育主管部门还不至于处理陈玲,但在网络的助力之下,事件吸引了足够多的关注,随着更多的猛料被曝光,主管部门若再失语,恐怕也要受到批评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专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12版:社会/新民环球
为官不为也是变相腐败
我听郭德纲
这顶“帽子”有点大
终身追责,建立国企决策硬约束
问题棉被钻校园
起底陈玲背后的网络话语权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起底陈玲背后的网络话语权 2016-08-29 2 2016年08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