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导致科研成果“纸变钱”困难重重
~~~导致科研成果“纸变钱”困难重重
~~~导致科研成果“纸变钱”困难重重
~~~导致科研成果“纸变钱”困难重重
~~~导致科研成果“纸变钱”困难重重
~~~导致科研成果“纸变钱”困难重重
~~~导致科研成果“纸变钱”困难重重
~~~导致科研成果“纸变钱”困难重重
     
2016年09月0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校专利储备虽多质量不高
导致科研成果“纸变钱”困难重重
马亚宁
  本报讯 (记者 马亚宁)科研成果“纸变钱”困难重重,不是企业不想转化科技成果赚大钱;而是,高校专利质量总体不高,企业用不上。市科技党委昨天举行的“科学家月度座谈会”上,有关专家指出,一项针对上海高校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调查显示,上海高校技术专利储备庞大,但是技术成果专利的质量还不高,不接地气。

  上海交通大学是沪上专利资产储备最多的高校,每年就有几千项专利,专利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五位。三年前,一项针对上海高校科研成果知识产权的随机调查中,上海交大和另外四所高校被选中,每所学校抽样60项拥有专利的科研项目。结果,300项科研成果的专利资产中,能够转化成市场价值,最终获得市场价格“埋单”的少之又少。

  相反,美国高校一年专利数量可能不多,专利成果的市场转化效率却很高。以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为例,每年的技术专利成果只有100多项,是国内高校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每年因此收入的专利许可费却高达十几亿美金。其中,大部分专利成果不是薄薄的几页论文纸,而是犹如一本本大部头的技术“词典”,足有几百页厚,涉及的权利要求项目有几百个。

  中外高校的专利成果价值为何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在上海必利专利评估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陶冶看来,这主要归因于国内高校论文成果多,技术成果少,科研人员申请专利是为了完成科研考核“作业”,而不是想要靠专利敲开市场大门。深入一个个科技成果转化案例,他发现国内企业较多规模小资产少,对于科研成果的期待是从样品、样机,甚至小试或者中试开始的。国内高校的科研成果,多是“一张纸”,或者只有实验室技术,样品或样机很少见到。

  面对企业需求和科研成果之间的断崖,科研人员其实有办法,只是没动力。要知道,科研人员让技术产品从论文中站起来,变成小试样品或者进入中试,需要巨大的付出,但其中的攻坚克难不涉及理论创新难以发论文,在工资奖金、职称晋升中就难以“加分”。

  陶冶建议,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应该向技术类科技成果转移,特别是科研人员在论文变产品过程中的付出,也可以与职位晋升,工资奖金等密切挂钩。其实,从论文变成产品,需要不断创新工艺流程,摸索技术参数,创造制造技艺,这其中蕴涵着无数的技术秘密。这些技术秘密在市场上很值钱,它们是一项科技成果“接地气”的关键支撑,也是企业看得见,摸得到的创新抓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生态上海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上海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A17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连载
   第A28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楼市
   第B02版:楼市资讯/新民楼市
   第B03版:新民楼市/楼市资讯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好吃周刊
   第B06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广告
   第B08版:美食地图·广告/好吃周刊
“拔罐”受热捧见证中医疗法走红
高校专利储备虽多质量不高
周末高温可能再度现身
长征与遵义会议展今开幕
中国福利彩票
上海城市天气预报
长三角城市天气预报
世界部分城市天气预报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13高校专利储备虽多质量不高 2016-09-01 2 2016年09月0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