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3:国家艺术杂志/聚焦
     
本版列表新闻
~~~如何读懂最美图书之美
     
2016年09月2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纸上的空间与时间
如何读懂最美图书之美
徐明松
■ 《绝版的周庄》利用水墨写意山水墨象与留白的疏密节奏韵律,梳理并铺排跨页的目录次序
■ 留园印记汲取中国传统的筒页与包背装,选用多种纸张区分文本内容,以印章为线索,以黑白摄影丰富其视觉表现
■ 《泰州城脉》一书选择运用“宋砖”的意象作为书籍设计的主要元素,奠定全书浑朴厚重的文化基调
■ 《阳澄笔记》运用渔网纹漫过书脊向封面封底延伸的『包覆』处理,虚拟了水文化意象
  ◆ 徐明松

  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意识日趋浮躁、文化日趋多元的今天,建设与重现书香社会任重道远。倡导读书、读好书便不再仅仅是继续教育背景里知识体系的重新架构,也是一种当代社会迅猛变化语境下慢生活方式的设计、一种求真尚美的生活美学的营造。

  上月火热上演的上海书展,是向全国展现的一张文化名片。同样,诸如遴选世界最美书店以及世界最美图书的事件或现象,呈现了出版从业者对于强调交互体验的阅读环境以及阅读品质不懈追求的审美意识。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主办的“中国最美的书”评选,创办自2003年,就是在当代国际设计文化背景下砥砺中国图书产品审美品质的创新之举,从获得的成果来看,无疑对中国图书装帧界产生积极影响,更为人文设计理念的传播注入动能。

  书籍设计不仅是一种产品形态设计,更是产品内在精神价值的美学表述与阐发。换言之,它在观念上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设计,以及一种慢生活理念的美学表现。与此同时,这种理念和价值观又反馈并反哺于书籍设计中,从而使得书籍设计成为真正有内在文化意蕴和外在美学表现的人文设计。

  从传统的装帧设计来看,书籍的设计是从平面构成的角度着手的。封面、扉页、内页都是单一或孤立的设计界面,即便在讲整体设计,也是追求协调统一的基调,甚少从书体空间和时间的属性去思考设计的表现方法。基于纸质材料属性的书籍设计,既有着从平面形态构成向空间构建设计语言的过渡和发展,也有着从材料美学向设计文化学延展的层次与梯阶。因此,空间性和时间性表征成为了当下书籍设计内涵与外延的要义。

  把书籍当做建筑来设计

  有人将书籍与建筑相比拟。“共享空间理论”的代表人物约翰·波特曼认为建筑的本质乃是空间,空间是建筑存在的容器。同样,书籍与建筑相类似,由书籍的封面、封底、书脊、切口所围合形成的有一定体量的立方体形态,本身就具有空间物理性状的表征。书籍是由其纸页叠加“围合”而成的“建筑体”。与以往的装帧相比,当下诸多书籍设计将书脊、天头地脚的切口都作为纸建筑的侧立面来看待,包括运用新材料、新工艺与传统样式结合的封面、函套和盒装设计成为一体化设计(如宋《礼记、周易》函箱装,《朱熹榜书千字文》梵夹装)的重要构成部分。更有甚者,有设计师将书籍设计成一块旧城砖的造型。

  周晨设计的《阳澄笔记》,运用渔网纹漫过书脊向封面封底延伸的“包覆”处理,凸显了书体的肌理与量感,虚拟了悠远的水文化意象。另一方面,在书籍设计中这种以突破二维界面虚拟三度空间的表现方法,使得书体在固有空间物理性之外,更丰富和拓展了书体空间意象的形塑。其中,融合传统中国书画表现手段的设计方法获得重视,这在书籍的封面扉页与内页的一体化设计中被不断应用实践。譬如,计白当黑、墨分五色等等。此外,在封面封底的设计中,运用中国书画的笔墨线条的浓淡枯湿、疏密聚散表现书体意蕴所在多有。

  台湾设计师王行恭的《家乡人》、《论语》、《孟子》,余秉楠的《毛主席诗词》、《宋史》,袁银昌的《北冥有鱼》等等,都是惜“色”如金,素以为绚的范例。同样,书体视觉核心的版面空间,文字、图形与纸面(白色)空间的虚实结合,亦是书体意象空间生成的重要手段。在任四四的《书与法》中,书写性的线条与纸面的叠印以及留白和疏密关系的处理都十分微妙。

  又如周晨设计的《绝版的周庄》,利用水墨写意山水墨象与留白的疏密节奏韵律,梳理并铺排跨页的目录次序。无论是书体本身固有的物理形态的空间性,还是书籍设计过程中所生成的虚拟形态的空间性,都可以描述为书籍设计空间性表征的一体两面。这种虚实相生的空间表征,是创意思维坐实于书籍设计的开端。

  书籍设计是谋篇布局的原点

  书体是由一页页纸面叠合而成,一张纸,代表着全息互动的内容与空间。好的设计师应该成为“文本传达的参与者”和“提升文本价值的第二作者”。吕敬人先生说,“书籍设计是文本得以诗意传达的舞台,让信息在滞留的页面空间中又拥有时间流动的含义,书籍设计不是名词设计,而是动词设计。书籍设计是将信息完美传达的再创造的过程,是引导读者诗意阅读的编辑设计,构建一座引导读者进入舒适阅读意境的书籍建筑”。阅读的本质就是读者面对书籍时空体验的一个过程。

  如果说,书籍原作者所撰写的文本或绘制的图像,其内容表述有一个起承转合的阅读结构,那么,设计师作为“文本传达的参与者”和演绎文本的“第二作者”,将时间性流程与阅读的美学体验联结并且诉诸于书籍建筑这一心灵居所的建构,不啻是一个重要的核心工作。

  以荷兰设计师的New horizons(《 新地平线》)为例,极简风格的书籍设计,没有封面,没有线装或胶装的痕迹,没有文字,书籍内容是摄影师累积了8785小时在不同时间点拍摄大西洋海平线的图像记录。300幅图片的编排铺陈,像日常的逝水流年,平静而舒缓,在随意的翻阅中蕴藏着节奏和韵律的变化。而阅读的时间流程正是跳脱书籍固有形态,生成空间意象的时间坐标和想象力的支点。

  同样,我们在一本日本出版的童书Motion Silhouette(《运动的剪影》)里,看见了时间性元素的关键动能。这是一本需要小读者互动阅读的“立体影子”书,书籍内文以跨页场景的形式编排。同一个对页的故事,既可以从左至右连起来读,而当读者单独阅读左页或右页的故事时,又各有不同。每一个对页的中间,夹着一张用白色硬纸模切成的卡通剪影:人的侧脸、飞舞的蝴蝶等等。随着阅读的展开,小读者成为“黑暗里的影子导演”,用手电筒或手机屏幕照出的光线,想象并指挥着心中的活泼剧本。

  显然,书籍设计中图像的谋篇布局,能使书籍空间意象的形塑以及时间性的阅读流程体验来得更为具体明确。其实,对于大多数文字书或图文混排的书而言,书体的一体化设计同样可以体现书籍阅读的时间性和空间性表征。一方面,在书籍设计过程中,有类似于建筑的设计:立足文本内容的构造规划,从搭建整体架构到基本版面,从板块设定,到细节处理,以及材料选择,某个角度讲都是空间体块的谋篇布局;另一方面,文字或图形的铺排的关系:疏密、朝揖、应接、向背、次序、突异、穿插等结构和规律,无不呈现阅读体验中的时间性表征和书籍设计的规定性要求。也就是说,书籍设计不仅要凸显书籍的空间属性,还要强化其阅读体验的时间性特质,并与书籍设计的美学取向相结合。

  读者参与的二次创作

  读者的阅读体验,包括了对书籍设计的美学体验乃至对书籍内涵的综合体验和认知。纸质图书的载体是纸,纸有五感,所谓触觉、视觉、听觉、嗅觉等等,是具有“表情”的空间肌理。书籍的形式设计是书体视觉美学的基本表达,而读者阅读过程则是二度审美感知以及视觉传播的完成过程。

  譬如,《泰州城脉》一书的设计者在经过文史钩沉和田野调查后“灵感乍现”,选择运用“宋砖”的意象作为书籍设计的主要元素,奠定全书浑朴厚重的文化基调。这本书突破传统书籍设计窠臼,“石破天惊”地以宋砖为书体外观,无书名、无社名,仅有在书脊处以激凸工艺仿砖铭效果的书名。打开书页,宛如拨开历史的烟云,探看泰州绵延不绝的文脉。

  如果说《泰州城脉》以书体的体量和空间肌理先声夺人的话,那么《平江新图》则以层次丰富的设计构思与表现胜出。围绕着吕吉人绘画创作的《平江新图》一书,设计者将自己设定为编辑全程的策划者,将全书铺排成三条阅读线索和设计板块:其一,画家本人的绘画作品及创作感悟文字;其二,评论者和序作者以及作者与设计者对话的文字;其三,苏州作家抒写平江街的散文。三个板块以不同颜色呈现三条阅读脉络,读者在翻阅的时间流程中,经折书页的展开、篆刻及竖排文字的映衬、散文隔页的速写,不仅体验到书籍所包孕的古色书香,还摩挲到一种精致的手工感。一条波纹线横贯素白的书封,仿佛姑苏水文化的意象,而打开折页书封恰是一张古旧的《平江图》。无疑,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与设计者共同完成了设计创作。

  围绕着以图书装帧为主体内容的书籍设计,凸显了在当代语境里图书装帧所指代的跨界设计意识和人文设计理念;同时也阐明了书籍设计所涵盖的设计对象已超越了传统书籍的范畴,向更多的准出版物(笔记书、明信片、书画册页以及纸质载体的泛设计礼品)辐射,从而呈现出一种生活方式的设计,一种慢生活理念的美学表现。

  书籍设计在文化本质上就是以人为本、具有人文关怀的生活美学的一部分,这也是一个设计师努力为之奋斗的理想与愿景。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焦点·要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家装专版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连载
   第A16版:阅读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B04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B05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06版:基金纵横/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刊
   第B08版:互联网天地/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人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聚焦
   第C04版:好物/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展览
   第C06版:趋势/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专版
   第C08版:文艺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纸上的空间与时间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聚焦C03纸上的空间与时间 2016-09-24 2 2016年09月2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