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油条
魏鸣放
  魏鸣放

  许多年前,原以为,油条早晚会离开这个世界。

  许多年后,偏又爱上了油条,特别是老油条。总以为,真正的老油条,不像是一般的嫩油条变来,它应该有另一种做法,其中应该多加了什么,或者少放了什么。

  老油条,用来做粢饭和饼类的馅子,咸鲜,味香,耐嚼,特别好吃。记忆中,好像只有油条,一样是面食,却可以做成另一种面食的馅子,让你吃出不一样的鲜味。当然,老油条本身也可做菜。一盆老油条炒丝瓜,莹绿,金黄,一片糯软,在浑白的汤色中静卧,堪称百菜中的另类。

  清早,一碗鲜肉汤面,热的。上面,漂浮着红油。提起筷子,夹一截油条,将正反两面浸了。然后,在面汤上,再夹起,放下,让它上面一圈一圈滚过。于是,“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裹一段红艳,显一身酥软。入嘴,那个鲜,那个糯,那个醉,咽了,化了,吸吸溜溜之间,你一定忘记了自己的喉结。

  下午,在公园长椅上,浓茶苦茶,一杯杯喝了。读报看书,时间久了,自然乏了。口中感觉,有一些寡淡,有一些无味。抬眼,看满目秋林,云淡了,众鸟都已飞尽。天色微凉,一个书虫子,何以解乏?唯有油条。于是,从包里取出,一条半条,洒几滴酱油。歪头,咬上一截。于是,干枯的嘴里,有了含糊的东西。老老的软,轻轻的咸。口中,捂着,濡着,湿着。就想试一试,渐渐年老的口腔,还能生出多少津液,化解这心中的至美?然后,举杯,饮一口浓浓老茶,响一声轻轻饱嗝。于是,刷新了口感,感觉重又前行。

  晚上,在一个火车站边上。

  一张桌,一个椅,一家小饭馆门口。风中雨中,一个廊沿下。一个人,一盆炒菜,一壶热酒。迷醉中,一坐几个小时,看列车轰隆隆地开去,看列车轰隆隆地开来。喝干了喝的,吃完了吃的,将行未行时,最意犹未尽。正好,取出另半根油条,摄起,缓缓地,圆圆地,沿着盆底擦抹。再一次,以无油的油条,吸尽碗底的残山剩水,让滋味重回嘴中。

  相信,来自中国宋朝的油条,会比我们走得更远。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公告
   第A10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11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2版:公告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6版: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8版:大购网专版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阳光体育/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职教之源
   第B04版:专版
   第B05版:新民教育/健康E题
   第B06版:校园内外·广告/新民教育
   第B07版:汽车周刊
   第B0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穆藕初之忧
仰慕先贤
桃花潭
极光:最瑰丽的天象
老油条
“回娘家”暖人心
落地秋叶贴成画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新民晚报夜光杯A22老油条 2016-11-16 2 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