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私家花园“煦园”
作为杂技团培养出来的一支骨干力量,学员班成员在上海的杂技舞台上撑起了半边天,同时也为马戏杂技拓出了一条探索之路。更为可喜的是,这支新生力量的脱颖而出,为上海人民杂技团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就在他们毕业前的一年,杂技团决定开设学馆,程海宝踏着杂技团开辟的教育之路,走进了学馆,成为学馆的第二届学员。
延安中路549号,原来是一处私家花园,名叫“煦园”,园主为洪桢良,建于20世纪20年代—30年代。“煦园”不大,占地4390平方米,和其他园林相比,显然是一座“袖珍式”的花园,但是,上海滩寸土寸金,尤其是市中心,土地更是十分金贵,所以,“煦园”立足于延安中路一侧,已是相当的不容易。洪桢良乃浙江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其子洪君彦是章含之前夫、章士钊前婿,身世如此显赫,更显得“煦园”身价不菲。“煦园”内的建筑风格,兼及江南园林和英国乡村别墅,换句话说,“煦园”是中外方风格的“混搭”,中西方文化交融,园内叠石理水、水石相映,恍惚间让人如同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忘却了人世间的喧嚣,那些石桥、假山、亭子等建筑元素,无不折射着中华传统建筑的精美和江南园林的神韵。
上海人民杂技团建团后,一班人马就驻扎在“煦园”里,时间长达三十多年,直到1999年7月上海马戏城竣工,方才搬离,迁往新址。一晃,又十多年过去,“煦园”里仍然可以寻觅到演员们当年练功的痕迹:沿延安中路549号那扇铁门右拐,有一栋老洋房,铁门左边也是一栋老洋房。右面那栋老洋房就是当年的杂技团所在地,一楼到二楼,铺着质地很硬的木质地板,走在上面似有一股缓缓向上的弹力。练功房大梁上,有排练节目用的布条、绳索等留下印痕。
程海宝以前来过“煦园”,那是偷偷来的,不是来看杂技,而是来“煦园”玩乐的。现在,虽说进了学馆,成为了一名学馆学员,可初来乍到,对于“煦园”里的一切,却还是感到十分的陌生。尤其是那些名木古树,他觉得,更是难得一见的奇珍异宝。比如“煦园”内那两株古银杏,高14米、15米,树围1.3米、1.5米,它们大概有一百多年的“岁数”了;还有那两棵广玉兰,树龄大约也在100年以上,称得上是世纪级的名木;还有,那丁香树,一到开花季节,一树新花,在清风中散发着幽幽的香味。
学馆有一条规定,学员一律住宿,非经同意,平时不得回家。程海宝从没离开过父母,慈惠南里就在杂技团对面,可以说是近在咫尺的,但也只能一星期回家一次。小小的“煦园”,虽然景色迷人,可怎能让一个孩子安心?程海宝有时候也免不了想回家看看,毕竟,他还是一个孩子啊,特别是,当他走到杂技团的大门口,只要一个转身,转眼就可以回到慈惠南里。这是多么大的引诱啊。但是,他想,自己怎么能偷着跑回家呢,学馆不是有规定的吗,私自回家不就违反了学馆规定?
上海人民杂技团的那扇大铁门,平时是关着的。大铁门旁,是门卫室,那时叫传达室,还有一扇小门,专供人员进出。铁门里侧,有一棵大树,像一把巨大的遮阳伞,一到盛夏季节,洒下一地绿荫,真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让人觉得凉爽无比,非常的惬意。
有一天。程海宝又来到了大树旁,突然一下冲动起来,意念中的家,就在马路对面,回家转转多好呀!可是,他想起了纪律,想起了学馆的规定,突然间,一个奇特的念头从脑际倏地闪过:以大树为分界线,越过大树,就意味着离开学馆,私自回家!从此,在他的潜意识里,隐隐约约地就有了一条分界线,每当走到大树旁,他就会不由自主地收住脚步,不敢再往前跨越一步,唯恐坏了纪律,坏了学馆规矩。他一直保守着自己心中的这个秘密,尽管后来不知多少回来到这棵大树旁,也不知道多少回在这棵大树边来来回回地徘徊了多少次,却一直没有越过这棵大树。几十年后,当他回溯往事,忍俊不禁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