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反对歧视营造和谐环境~~~
反对歧视营造和谐环境~~~
反对歧视营造和谐环境~~~
     
2016年12月0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反对歧视营造和谐环境
第一时间帮助
病患获得治疗
施捷
  本报讯(首席记者 施捷)著名艾滋病防治专家康来仪教授今天强调说,反对歧视是营造和谐环境的基本条件,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帮助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及时获得治疗。

  据最新的艾滋病疫情数据显示,今年本市共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959例,本市艾滋病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而目前本市艾滋病的主要感染途径仍是性传播,占85%以上,其中男男同性传播比例占性传播途径的三分之二。

  减少危险性 降低易感性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把“危险性”定义为一个人由于自己的行为而感染艾滋病毒的可能性,把“易感性”定义为对不利于个人控制自己免受艾滋病感染的社会因素。康来仪教授指出,艾滋病的感染和人的行为有关,因此,减少危险性、降低易感性,可以帮助人们获得免受艾滋病感染危险的能力。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终身教授康来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据今年6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调整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标准的通知》,对于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均建议实施抗病毒治疗。除了要做好有关基础、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以及艾滋病、性病的疫情监测之外,还需社会各界从几方面入手,即:

  ■ 确保安全用血;

  ■ 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干预力度;

  ■ 拒绝毒品,戒毒,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

  ■ 加强性病防治,推广避孕套、特殊节育环、包皮环切术;

  ■ 自愿咨询、自愿检测;及早发现、诊断、治疗早期感染者,医院扩大检测面。

  法律有明文 社会勿歧视

  “面对艾滋病,患者的恐惧不只是疾病本身,还有来自社会的歧视。”康来仪指出,艾滋病患者为防歧视会隐藏自己的病情,并不利于艾滋病的防治。消除歧视,亟需形成社会共识。”

  我国目前已有明文规定,当艾滋病患者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用法律来保护自己。2006年3月1日起实施的《艾滋病防治条例》第一章第三条指出:

  ■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享有的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同时,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30条规定: 

  ■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

  今天是第29个世界艾滋病日。由上海市健康教育所主办、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办的“艾滋病防治专题”健康大篷车活动,在黄浦区步行街下沉式广场以科普宣传、文艺演出、专家咨询结合的形式,开展了一次“携手抗艾,重在预防”主题宣传活动。 (欲查询上海市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点,请扫二维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连载
   第A24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楼市
   第B02版:楼市资讯/新民楼市
   第B03版:好吃周刊
   第B04版:饕餮四海/好吃周刊
   第B05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广告
   第B06版:大购网专版
   第B07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B08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他们比家属更理解艾滋病患者
第一时间帮助 病患获得治疗
防艾干预,要下“心”功夫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7第一时间帮助
病患获得治疗
2016-12-01 2 2016年12月0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