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岁末,春节又在不远处等着我们。一年一度的年味,是记忆深处最纯的乡愁。崇尚自然与传统的宁波镇海,传承下来的年味依旧,乡愁依旧。让我们走进镇海这座小城,找寻最纯粹的年味,体味传统民俗里的色香味。
招财进宝过大年
招宝山位于甬江出海口,是镇海关隘、甬江咽喉、海防要塞,素有“浙东门户”之称。招宝山因为“潮汐出入可经”,波涛汹涌,骇浪滔天,又名候涛山;又因山巅原建有“插天鳌柱塔”,故又称鳌柱山。后改称招宝山,寓“招财进宝”之意。
招宝山有一座“浙东第一露天财神”,每年正月初五“财神日”,游客可以到招宝山“接财神”,更能看到“跳财神”特色表演,每年此时,现场都人山人海。人们都会带着美好的心愿,祝福年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财源滚滚。农历正月期间,招宝山还会举行招宝旅游文化节,届时,游客不仅能欣赏富有地方特色的表演,还能感受招宝财神文化。
赏灯还要吃“丫头羹”
镇海的元宵灯会是镇海过年民俗的重头戏,享誉宁波周边地区。在镇海,元宵灯会被称为“行灯会”。这里的“行”,是走动来回的意思。在镇海,灯会多在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举办。十四张灯,俗称“上灯”或“试灯”,十六收灯俗称“落灯”。如遇丰年或有值得欢庆的重大事件,往往延长到正月十八。
除了赏灯,也少不了美食来“凑热闹”。上灯首日(即正月十四)大家要吃“丫头羹”,正月十五要吃汤果,正月十六吃汤圆。镇海民谣曰“上灯汤果落灯团,吃了丫头羹再加一碗”。
“丫头羹”是一种甜食,用料丰富,有糯米小圆子、年糕丁、花生仁、赤豆、莲心、枣子、桂圆等,加入白糖、桂花做成,口感香甜糯滑。“丫头羹”还可以添加核桃、白果、地栗、芝麻、蜜饯。相传旧时镇海城中有一显赫门第陈氏家族,天天山珍海味,过年时陈老爷想换换口味,吩咐府里男仆女佣,每餐轮流烧煮一道新奇爽口的菜肴。到了正月十四日那一天,轮到一个婢女值厨,她配些干果、鲜果、蜜饯、年糕之类,放入玫瑰白糖,混合熬煮成一锅甜羹,趁热上桌。陈老爷一尝这道美味清口的甜羹,赞不绝口,就约定年年正月十四吃“丫头羹”一次。
舌尖上的年味
临近岁末,年味渐浓。过去,每年的这个时候,镇海许多农村家庭会全家出动,制作江南特色点心——冻米糖。热灶台、熬制饴糖、翻炒搅拌……一块块热乎乎的冻米糖刚切好,就被等在一旁的孩子哄抢一空,尝上一口,唇齿留香,而这也是许多人儿时的回忆。
在郑氏十七房景区里的老刘冻米糖店,就能找到这样的美食。老刘冻米糖店制作的冻米糖松脆香甜,不含添加剂,深受周边居民喜爱,还有许多人特意从外地赶过来购买。除了传统的冻米糖,这里还售卖芝麻糖、花生糖、生姜糖等甜点,以满足不同口味。
说起红膏炝蟹,上海人一定不会陌生。的确,红膏炝蟹可以说是很多老上海人的心头好,也是宁波一道响当当的名菜。夹一撮蟹膏送入口中,那种又咸又鲜的味道绝对让人回味。霜冻以后,螃蟹开始凝膏,农历十二月左右,红膏几乎占据了整个蟹壳,冬至到新春期间是吃红膏炝蟹的最好时节。因此,红膏炝蟹也是镇海人过年桌上必备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