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的北京地铁上,一名男子先是恶语辱骂两名“扫码创业”女子,最后发展到抢夺手机推人下车。这一幕被网友拍下发布在网上,引发大量热议和对“渣男”的人肉搜索。
记得当时看到视频,第一反应也是义愤填膺。污言秽语、推搡女性,抢夺手机,在地铁上做出推人下车的危险动作……不管有什么原因和借口,这些举动都不可原谅。一些激愤的网友在指责“渣男”的同时,也震惊于旁观乘客的冷漠,怒指全车厢“更无一个是男儿”。
北京警方接到网友举报后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地铁渣男”年仅17岁。虽对其进行了拘留5日的行政处罚,但因未到年龄不予执行。
事情到此本已结束。昨天上海地铁针对此事的一则官方回应,却让人浮现另一种思考。据上海地铁工作人员提醒:“求扫码”本身就是一种骚扰,“乘客如发现可疑情况,既可以联系执法大队,也可以找轨交公安,站内的工作人员也可以提供帮助。”
说实话,相比日常生活中的电话骚扰,这还算轻的。毕竟相互之间都是陌生人,强硬拒绝也没啥心理负担。而当家中电话和私人手机被房产中介、办贷款、教育培训机构、保险经纪、电信诈骗不断骚扰,甚至拒接后还会锲而不舍地打来,有时真的有破口大骂的冲动。但很多时候,你不得不隐忍下来,因为总感觉自己的身份信息全都捏在对方手里,不安全。这不是杞人忧天,全国不少地方都发生过没有“礼待”骚扰电话,被“呼死你”软件“呼死”的案例,最终不得不赔钱消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安全距离,包括物理的和心理的。一旦被突破,常常会有应激反应。“渣男”面对骚扰,诉诸污言秽语和肢体暴力,这是错的,而且是违法。但很多时候,当我们面对形形色色的骚扰时,却常常感觉找不到什么守法合规而且行之有效的办法应对。拉黑?下一次换个号码照样打来。报警?警察会觉得小题大做吧。投诉?又该找谁呢。
面对骚扰的无奈,常会让戾气滋生。只有管理补上漏洞,法律长出牙齿,执法雷厉风行,才能让更多人用法律,而不是暴力应对骚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