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市二中院发布金融消费合同纠纷典型案例
~~~市二中院发布金融消费合同纠纷典型案例
~~~市二中院发布金融消费合同纠纷典型案例
~~~市二中院发布金融消费合同纠纷典型案例
~~~市二中院发布金融消费合同纠纷典型案例
~~~市二中院发布金融消费合同纠纷典型案例
     
2017年03月1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P2P网络借款形成法律关系
市二中院发布金融消费合同纠纷典型案例
宋宁华
  本报讯 (记者 宋宁华)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相关的纠纷也大幅增加。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夕,昨天下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了8个金融消费纠纷典型案例。其中在一起P2P网络借款纠纷中,由于双方确立了借贷法律关系,法院判决出借人有权向借款人要求还款。

  上海某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经营某网络借贷平台。张某是该平台的注册会员,于2014年4月8日向该网络平台充值20万元。2014年11月,李某向该网络平台提出借款3000元。该网络平台公布借款标书,内容包括借款本金、借款期限和年利率。平台审核后同意了李某的申请,并在系统后台形成了借款协议和居间协议,于2014年11月5日通过某第三方支付公司客户备付金账户向李某支付了2878元(扣除了居间费)。借款到期后,李某未按时归还本息,该网络借贷平台向张某披露了李某的信息,张某诉至法院,要求李某偿付本金3000元及利息、律师费等。

  法院审理后认为,张某具有通过该网络借贷平台向不特定主体作出借款的意思,李某具有通过该网络借贷平台向投资人借款的意思。平台数据显示,李某所借款项由张某提供,因此应认定双方通过互联网形成了借贷法律关系,李某应当按约定归还借款及利息。但因本案借款协议和居间合同是后台生成保留的,没有证据表明李某在借款时知晓其具体内容,诉讼后李某也不认可上述协议、合同条款,因此张某据此要求李某承担罚息、律师费的诉请,法院不予支持,法院判决李某归还张某3000元及利息。

  法官为此提醒,投资人在投资P2P网贷时,应选择在预期收益率合理、平台信用好、交易依法合规的平台中开展;切忌在投资中一味追逐超高回报而不注重风险防范。借款人在借款中应恪守诚信,在清楚法律后果条件下,开展与自己还款能力相适应的借款行为。

  记者了解到,此次发布的8个金融消费纠纷典型案例,还涉及金融借款合同纠纷、银行卡纠纷、委托理财合同纠纷、人身保险合同纠纷、财产保险纠纷、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期货强行平仓纠纷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4版:全国两会·总理记者会
   第A05版:全国两会·总理记者会
   第A06版:全国两会·总理记者会
   第A07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8版:评论/随笔
   第A09版:要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新民邻声/上海新闻
   第A13版:财经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3·15专版
   第A17版:3·15专版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连载
   第A28版:阅读
   第A29版:汽车周刊
   第A3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3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32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中职风采/新民教育
   第B03版:中职风采/新民教育
   第B04版:校园内外·广告/新民教育
上海将构建“国际消费城市”环境
兄弟牌跑步机或“咬手指”
11台燃气灶都无熄火保护装置
金融知识进社区
P2P网络借款形成法律关系
中国福利彩票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10P2P网络借款形成法律关系 2017-03-15 2 2017年03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