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新民健康
     
本版列表新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重症医学科带头人诸杜明——~~~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重症医学科带头人诸杜明——~~~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重症医学科带头人诸杜明——~~~
     
2017年03月1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重症医学科带头人诸杜明——
让生命更有尊严
叶雪菲
  叶雪菲

  家属在门外焦急地等待,隔着一扇厚重的门,一群医护人员围着伤重的患者进行抢救;透过厚厚的玻璃窗,家属只能远远地看着病重的患者躺在病床上,患者或者全身插满了导管,或者由专业护士在旁照料……相信许多人都对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在不少电视电影中都会出现,而这就是“神秘”的ICU病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带头人诸杜明表示,对于大部分人而言,ICU似乎总是披着一层“神秘面纱”,但这里更像一个生命“安全岛”,虽然离死亡很近,但离生的希望更近。

  “神秘的”ICU

  一提到ICU,许多人都心怀敬畏,因为那里总是与生死相连。诸杜明介绍,ICU是对生命体征不稳定、重危的病患实施观察、抢救,通过治疗使之病情缓解的“核心基地”。2008年7月汶川地震后,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重症医学科这一新型学科,而这一学科的阵地就是ICU病房。在上海,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均已先后成立了重症医学科。ICU病房里的监护要比其他病房更精细,救治速度也更快。比如心电、体温、呼吸变化等,都是通过仪器分秒跟踪的,一旦出现异常,仪器就会自动报警,医护人员会第一时间到达病人的床旁,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这在其他病房是很难做到的。而且,医护人员对于病患的监护也是24小时实时的,每天输液、饮食等液体输入量和排便、排尿、引流等液体输出量,都要经过精确的计算,确保出入平衡。皮肤是否红肿,肢体有无粗细变化,每一口痰液的颜色、气味如何,也都在医护人员的掌控之中。这些都是病情变化的预警,更是生命获得保障的依据,只有随时掌握,才能及时发现、加以施治。

  那么,到底哪些病人要进ICU?以阑尾炎为例,当患者因为就医不及时出现感染性休克后,如果时间较短,没有危及其他脏器,那么专科医生往往会通过手术把感染病灶切除,然后通过辅助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健康。但是,如果休克时间较长,已经引起其他脏器损伤,贸然手术反而会危及生命,此时就需要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先期治疗以使病患的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并逐步达到手术时的身体耐受度,这样就为专科医生进一步手术的成功营造更大了可能性。

  拯救生命更需心灵关怀

  在徐汇医院的ICU病房里,曾有一位99岁的老人因患重症肺炎,感染严重而住进来。患者的家属在一次探视中发现,老人出现了发抖的现象。因过于焦急,且缺乏对疾病的认知,家属便认为是医护人员没有照顾好,出现抵触不满的情绪。后经医护人员长时间的解释后,家属才理解到老人发抖是由于病情加重后发热所引起的寒颤。而这也让家属之后更加信任ICU的医护人员,在治疗上更加配合了。诸杜明说,曾经遇到过许多病人病情十分严重了,却不愿意转入ICU治疗。有一位大腿淋巴管炎的患者,体温一度达到了40.8摄氏度,多次休克,主治医师建议转入ICU治疗时他却十分抵触,就怕一进ICU就出不来了。其实相对来说,ICU的治疗条件更好。在经过医护人员的不断沟通后,这位患者最终同意进入ICU,经过针对性治疗后很快就病情改善转到了普通病房。所以病情加重时应尽可能听从医生的建议,类似这样的犹豫只可能会加重病情,耽误治疗时机。

  如今,ICU不仅仅需要最基本的挽救生命,还需要进一步关注病患的生活质量。重症医学科收治各类重症及各系统功能衰竭的病人,病情变化多端,随时有生命危险,同时这里也聚集了各类先进监护抢救仪器设备。ICU重症患者需要严密的监护治疗,由于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缺乏,病痛的折磨,死亡的威胁,与亲人的隔离,陌生的监护仪,都容易让病人出现不良情绪,甚至心理障碍导致患者不能配合治疗,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因此,诸杜明认为,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开展细致的心理关怀,从而消除病人的不良心理,更好地促进病人的身心康复。语言交流是心理关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个过程能够减少患者的焦虑和烦躁,并从感情上激发和抚慰患者。

  生命更需有尊严地活着

  现代社会,人的寿命越来越长,即使重病,似乎也能靠着先进的医疗技术“拖”很久。不仅患者痛苦,家属的心情也十分悲伤。目前徐中心ICU病房十余名患者90%以上是高龄,有两位甚至是百岁老人,病患们常常由于机体老化,病情也瞬息万变,切气管、穿刺等手术又是高风险,在当今医疗资源紧张的前提下,不计人力、物力抢救,以此延缓患者生命(或者靠药物支撑的生命体征),根本无尊严可言。而且医生是人不是神,有限的医疗手段用足后,可能还是不能挽回患者生命,这就需要得到患者家属的尊重和理解。如今,诸主任每周在徐汇医院ICU查房一次,带教团队,他特别强调,ICU医护人员很辛苦,24小时连轴转,收入不高、责任很重。目前人员青黄不接,全社会要关注这一群体,逐步改善人员、设备、流程等方面状况,打造一支过得硬的重症医学基本队伍。

  专家简介 诸杜明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带头人。

  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副会长,上海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会长,上海医学会危重病专科分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全国委员等。在核心杂志发表文章十余篇,SCI收录5篇。担任2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所在科室获得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科室。

  长期从事重症医学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擅长各种外科危重病症的抢救,对包括危重病人的营养、各种外科病人术后呼吸衰竭救治、脓毒血症及多器官脏器功能不全病人的救治有一定研究,与肾病科合作采用先进的连续性血液滤过成功进行抢救并在肝移植术后早期管理的规范制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4版:全国两会·总理记者会
   第A05版:全国两会·总理记者会
   第A06版:全国两会·总理记者会
   第A07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8版:评论/随笔
   第A09版:要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新民邻声/上海新闻
   第A13版:财经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3·15专版
   第A17版:3·15专版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连载
   第A28版:阅读
   第A29版:汽车周刊
   第A3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3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32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中职风采/新民教育
   第B03版:中职风采/新民教育
   第B04版:校园内外·广告/新民教育
“跟着中医学养生”报名啦!
让生命更有尊严
压力大、口味重,女白领需警惕妇科肿瘤
新民晚报新民健康A22让生命更有尊严 2017-03-15 2 2017年03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