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企业跻身供应商
“我特地从北京赶到上海,见证国产大飞机的成功试飞!”C919供应商、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志强难掩喜悦。
“2009年,国家提出要集全球智慧、全国之力来研制国产大飞机。隶属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航天三院306所在中标后,建设了航天海鹰,主要目标就是为大飞机做配套。”高志强说。经过几年努力,海鹰特材承担的复合材料产品占到C919机体结构所有复合材料零部件份额的40%以上。
航天海鹰落户镇江并非偶然。镇江市经信委主任卜晓放说,航空航天产业是该市重点发展的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几年来,航空航天产业在镇江“从无到有”,持续快速发展。“镇江共有30多家企业参与C919首架机、运20、蛟龙600、ARJ21、AC313等国家重大工程的研制配套,其中,11家跻身C919协作配套供应商行列。”
“南京、无锡、常州等地也主动对接大飞机和支线飞机项目,航空装备制造业集聚发展态势日益明显。”江苏省经信委装备工业处处长申高青介绍,航空装备制造业也是该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江苏省大力培育发展航空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完善配套产业体系,积极推进与央企的战略合作,大力培育航空装备产业集聚区。
申高青如数家珍地为记者举例,“除了航天海鹰(镇江),菲舍尔航空(镇江)有限公司承担C919客舱内饰系统集成项目;江苏恒神纤维材料有限公司成为国内唯一一家碳纤维复合材料供应商;中国电科第14研究所DLD—100C型二次雷达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许可证》,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
上百项技术为国内首次
对于一架飞机来说,燃油系统是血脉,液压系统是肌肉,空气管理系统则决定乘坐舒适度。C919的这些重要系统均来自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包括燃油系统53项产品、液压系统9项、空气管理系统21项。
“民机和军机,都是飞机,差别却非常大,对技术团队是个很大的挑战。”该中心主任、总经理焦裕松说,以前做军机多,从来没接触过民机,这次应用的很多技术都是国内首次,粗略估算至少有上百个“首次”。民机项目对试验大纲内容要求极其细致,提交的个别产品的试验大纲反馈意见就多达上百条,当最终获得CAAC的批准,个别产品的试验大纲修改多达15个版本。
大飞机液压系统专业总师杨上保说,液压产品的首飞安全性试验需要在3个月内,完成8个月的实验工作。比如,“防火切断阀”首飞安全试验报告就多达1200页,前后做了四五十天。“团队人歇设备不歇,设备故障不过夜,专家团队随叫随到。”他说。
焦裕松告诉记者,每一份报告的背后,都是技术团队无数次的试验。在空气管理系统中,有个“调温通风活门”,该装置只有成人的两个拳头大小,在设计阶段,仅强度分析报告就做了40多份,每份有100页A4纸大小,时间超过6个月。
杭春燕 杨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