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T国际专利年度申请量,是个响当当的创新硬指标,是企业抢占全球产业制高点的“金刚钻”。申请量越多,意味着能有越多核心知识产权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吕国强代表说,目前上海每万人的发明专利拥有量约35件,位列全国第二。但是,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比重还偏低。
2015年,本市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1060件;形成对比的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高达3898件,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申请量为2155件,分列全球企业排行榜第一、第三名。再比较2004年至2015年8月国际科创城市的PCT专利申请量,上海有近1.3万件,而东京、首尔和巴黎分别是上海的17倍、4倍和3倍。
《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PCT专利申请量要比2015年翻一番,上海也应在这一领域有所快速提升。未来五年,上海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蓝图也明确提出,上海通过符合《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要求的国际专利年度申请量达到1300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7%,向国内外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占比达56%。
吕国强代表指出,在沪外地企业或外国企业研发中心较多,产出的国际专利数量并不少,但都归属于企业总部所在地。而总部在上海的企业,还比较缺少创新型国际化企业。上海应积极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不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含金量,增加PCT国际专利数量。
本报记者 马亚宁 潘高峰 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