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5月2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郁达夫穿越到淮剧
王纪人
  王纪人

  本人过去不大接受淮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唱起来分贝太高。根据噪声标准,70分贝就会使人心烦意乱。山西梆子唱起来甚至震耳欲聋,有一次在大同恰好与一梆子剧团住同一旅店,他们喊嗓时真是领教了。京剧我不排斥,因为小时候父亲常带我去看,但一听到开场锣鼓,我必定要用双手把耳朵遮起来。我对噪声有过敏,这是我个人的心理承受力差,不能因此怪罪某些地方剧种,因为有人就是喜欢,听了特别亢奋。但有些剧种习惯用高亢激越的声调来唱,除了民风的因素,可能与早期露天演出也有关,现在有封闭的剧场和高保真的音响,大可不必再声嘶力竭地吼。我满意淮剧新作《半纸春光》的第一个理由,恰恰是由生理再扺达心理的,它让我感到悦耳舒心,唱腔仍然姓淮,但控制分贝,哪怕唱到激越处,也不失婉转和音色的美。淮剧有西路的高亢粗犷和东路的刚柔相济之分。《半纸春光》显然更近东路,而且由于男主角的身份是个文人,在表演上更趋向斯文 ,女主角的唱腔和肢体语言也更示柔美一面。此剧从唱到演,都展示了创作团队去传统淮剧的高亢,去草根和土,以适应有较高文化需求的新一代的观剧群体。听说《半纸春光》集结了上海京昆越沪淮75后一线的创作力量,我理解为吹响了创新淮剧的集结号,可喜可贺!

  此剧不是淮剧传统的题材,而是把郁达夫的两个短篇小说捏在一起。原著《春风沉醉的晚上》写我与烟厂女工陈二妹在一板之隔的阁楼里的故事,《薄奠》写我与人力车夫的故事 ,两者合一,就是一个落魄文人与两个穷苦工人的关系,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同病相怜濡以沫。编剧管燕草从写校园青春小说起步,进淮剧团后始终不能忘情于文学,此番把郁氏的两个作品作了无缝对接。既然合而为一,女工与人力车夫一家便有了邻里交往,更充分展示女工富有同情心善良的一面。这是第一个好。第二,郁达夫的小说比较散文化,这是他的风格。改编者在不违背其风格的大前提下,作了适当的补充。如男主人公在车夫一家遭到难处时,情急之下拉了黄包车出去兜生意,既表现他的急人之难,也活画出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尴尬,演员也趁机表演了一把绝活,一举三得。在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两个人的感情没什么进展,多为内心活动,外在表现也无非女的买了面包和香蕉分享,男的回报巧克力,最后不了了之,因为男主怕害了女主。但在《半纸春光》里,两人的感情比小说多少进了一步,至少是欲言又止欲罢不能。女的还缝了一件布马甲相赠,这就有了进一步的暗示。

  戏剧是要有冲突的,也要有结局,《半纸春光》加进了冲突——工头逼二妺就范,否则要加害男主。二妹为了避免这个结果,就返乡准备结婚去了,便有了结局。按照戏剧冲突的规律,多半是大起大落的,但为了符合郁达夫原作的风格,这样的结局是妥当的。第三,《半纸春光》增加了群戏 ,那就是上海弄堂邻里之间的戏,确切说,是贫民窟的众生相,侧重点一是写他们的穷,二是写他们的善,尽绵薄之力的互相帮助,以演绎“半纸春光”。第四,写读书人进了贫民窟 ,经济上是一样的穷甚至更穷,但习性上还是有反差。凡此,更有了戏剧的内容,通过一条弄堂表现了底层人的穷困和善良。这个剧的好处就在拓展原作的同时 ,又丝毫没有违和感。从中见出编导等主创的功力和对原作的尊重。既尊重原作,又发挥戏曲的特性。这是本剧最大的成功。

  女工从怀疑到信任,孤男寡女互生爱意的细微曲折处,还可再增加一二脍炙人口的唱腔唱段,有各自内心独白的轮唱,还有诉衷肠式的对唱。原著有男主收到稿费五元买这买那的,不知为何在戏里没有了。稿费是这位书生唯一的经济来源,也是二妹看到汇款单生疑的因由,不可没有。巧克力在那时显洋派 ,也讨女生喜欢,改成酒肉就太日常了。

  总之,这是淮剧首次对新文学作家郁达夫作品的成功改编。而它的原创性在于,创造了一出有书卷气的淮剧,也许能成为淮剧这一剧种有发展前景的新流派——新人文淮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专版
   第A07版:专版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话题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A20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A21版:福彩专版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基金纵横/金市汇市
   第A24版:家装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8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A30版:家装专版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3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海上丝路上的“红茶盗窃案”
当郁达夫穿越到淮剧
忆孙大雨题词
让保洁阿姨省点力
舌尖上的煎饼
美好山河
扫一扫
新民晚报夜光杯A14当郁达夫穿越到淮剧 2017-05-20 2 2017年05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