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6月0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校园贷”回归惹争议
对大学生借款怎么看?
张炯强
  近日,多家国有银行宣称回归校园贷款业务。中国银行推出“中银E贷·校园贷”,可为高校学生量身打造小额信用循环贷款;建行广东省分行此前也对外宣布推出针对在校大学生群体的互联网信用贷款产品,给予在校学生1000元到5万元的授信额度。目前年利率按5.6%执行。这对大学生信贷是利好消息,然而,社会各界对大学生信贷的态度却绝不是一边倒的支持。

  不少人士呼吁“限贷”

  消息一出,网上颇多点赞者。网民“卞广春”称:银行正规军的介入有助于缓解校园贷乱象,不合理的机构会逐步退出市场,让学生远离高利贷等不良贷款的侵害。还有网民指出,商业银行取代互联网平台,给予学生合理的校园信贷,可以从根本上净化校园贷土壤。

  不过,记者发现,在点赞的同时,更多的舆论是呼吁对大学生信贷的限制。网民“熊丙奇”称,现在银行回归校园贷款业务,要避免重演以前大学生信用卡的“卡奴”现象,还有待监管部门、银行、高校、学生家庭各司其职,建立和完善既满足学生贷款需求又风险可控的学生贷款体系。

  中国网时事评论员王传涛更是指出,在校大学生的消费支出,绝大部分仍然由家庭供养。这决定了,他们不应该发生任何出格的消费行为。在校大学生本应该按家庭供给的生活费而量力消费,但面对校园贷,他们可能自主地选择更高端的手机、更漂亮的衣服和更奢侈的包包……而这就是风险。鉴于此,国有银行更应该控制这种风险爆发的可能性。王传涛直言,在校大学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也不应该成为银行业发展客户的目标,让他们去过早地接触金钱与商贷,会让这个群体过早地陷入某种绑架。

  大学生借贷等于虚荣?

  显然,长期以来,大学生信贷无形中被绑上道德标签——任何超前消费均被视为“贪图享受”或者“虚荣”。实际情况如何呢?记者在高校中调查发现,不少学生申请“校园贷”,未必是为了过奢华生活,而是确实存在经济困难。比如,有贫困学生来到一线城市求学,国家助学贷款只解决了学费,较高的生活成本让他们有时不得不借钱急用;又如有的学生立志创业有融资需求。有学生对记者表示,即便买一个新款的苹果手机,借几千元钱,自己通过勤工助学归还,有何不可?只要不陷入高利贷陷阱,是完全可以归还贷款的。

  据了解,欧美一些国家的大学生,早早地就和父母切断了经济联系,校园信贷就成了一种自然的选择。例如美国,消费贷款结构中,学生贷款占比达30%以上,超过汽车贷款和信用卡贷款。据统计,有70%以上的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拥有贷款记录。在校期间的信贷行为在较好的普及和引导下,可以将这种良好的信用行为延续至步入社会后。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不该对大学生的信贷行为横加指责,如果学生能够通过适度的信贷摆脱对父母的依赖,逐步依靠自己完成学业,更是一件好事。

  如风险可控应该放行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信用管理系主任刘晓明表示,在我国,商业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等正规金融机构开展大学生信贷业务,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借贷成本较低,风控能力较强,机构网点较多等。因此,这些正规金融机构理应成为大学生信贷市场的主力军。当然,依据大学生的特点,银行可以适当考虑延长学生还款时间,比如,规定在学生毕业后三年内归还等。

  也有专家指出,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放开正规金融机构进入大学校园,如适当放宽大学生信用卡办理条件,允许消费金融公司开展校园营销活动等。如政策允许,正规金融机构应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发有针对性的新产品,如提供额度适中的信用卡、消费贷款、创业贷款等,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金融消费习惯,积累更多信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本报记者 张炯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阳光体育
   第A23版:阳光体育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A27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8版:汽车周刊
   第A29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30版:新民健康
   第A3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32版:医技/新民健康
“校园贷”回归惹争议 对大学生借款怎么看?
“一百粉”满怀期待 老名牌能再创辉煌
传达民情 汇聚民意
广告
新民晚报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A10“校园贷”回归惹争议
对大学生借款怎么看?
2017-06-07 2 2017年06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