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阳光体育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6月0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精英训练营突出全面发展
绿茵小健将照样品学兼优
  5月28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体育局主办,上海市中学生体育协会、上海市足球协会、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和上海市青少年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办公室共同承办的2016-2017上海市青少年校园足球精英赛暨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杯赛闭幕式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举行。上海市青少年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项目实施两年以来,一批“品学兼优、技能突出”的小球员脱颖而出,为校园足球发展和更多青少年参与足球运动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起步 厚基础托举精英项目

  2012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成立校园足球联盟,申城校园足球人口快速增长,在该联盟注册的校园足球运动员从开始的900多人增至万余人。在2013年的全国学生运动会上,上海男女足双双夺冠,优异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海校园足球体教结合、提前布局的“一条龙”建设。

  与此同时,上海确立了“四横”(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纵”(暑期学生足球赛、校际联赛、区际杯赛、国际邀请赛)的四级赛事体系。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和发展,上海已形成了良好的校园足球氛围,校园足球人口已达到一定规模。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在普及的基础上积极构建上海市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发掘、培养机制的时机已经成熟。

  2015年底,上海市青少年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正式成立。根据要求,上海各区成立青少年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办公室,专人专管以保障精英训练营日常工作的有序开展;设置区县精英训练营生活学习督导员,建立营员学习档案,了解其学习动态,负责沟通营员训练和学习的协调工作,保障营员的全面发展,努力培养既能读好书、又能踢好球的优秀足球苗子。

  各区分别组建起U11、U13、U15、U17四级精英训练营,当年全市参营总人数就达3000人以上。训练营同时注重男女均衡,鼓励女足发展。在妥善安排好学生文化学习的前提下,通过定期集训和比赛,为具有足球天赋和发展意愿的青少年学生提供系统的提升平台,构建优秀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社会参与的上海市校园足球新局面。

  同时,上海市教委还将根据相关规定,对训练营的组建及运营分阶段下拨专项资金,并要求各级区政府应按照市教委下拨经费追加一定比例的配套经费,共同扶持青少年足球培训和发展工作。

  发展 优质训练与日常赛事相结合

  “一大批具有足球天赋、热爱足球运动的学生亟须可持续的成长平台;同时,校园足球的深入普及也需要高水平球员和赛事的引导带动。这是我们组建训练营的初衷。”为了实现这一初衷,上海市教委积极开展机制探索。

  教练执教能力是决定训练成效的关键,为此,上海为精英训练营设置了较高的教练“门槛”——每个区均设置1名资深B级技术总监;每支精英队配备1名亚足联C级及以上主教练;半数以上区聘请了葡萄牙、塞尔维亚、德国和西班牙等国家的教练员团队,以及中国本土的足球青训资深人士。

  “洋教练”的专业化程度,让上海各学校体育教师感触颇深。例如,每次训练前,“洋教练”会带着体育老师,一起亲自摆放器材,从不马虎;课前热身不是传统的跑圈,而是分组游戏;上课时,热身、训练、分组对抗依次进行。外教授课感染力强,喜欢和学生打成一片,同时又关注每个孩子的潜力,一堂课下来,即便是足球基础薄弱的学生,也纷纷爱上了足球课。

  而“塔尖”的培育,更需竞赛的磨炼。据介绍,上海目前已经形成“精英赛”、“联盟联赛”、“联盟杯赛”、“草根联赛”四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赛事。每年各类杯赛、联赛的参赛学生总数过万。

  在刚刚闭幕的2016-2017上海市青少年校园足球精英赛暨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杯赛上,来自全市16个区98支队伍报名参赛。比赛设U9(小混组)、U11、U13、U15、U17的男、女共9个组别。U9(小混组)采用赛会制的形式,除竞赛外还通过形式多样的足球嘉年华活动,来激发营员参与到足球运动的兴趣。其他组别的比赛均采用主客场制的竞赛形式,以高水平的校园足球赛事来带动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此外,组委会根据各区县的校园足球的整体实力,在赛制设置上采用分组竞赛形式,来提高比赛的对抗性。最终,上千名精英训练营营员在全市40个赛区,进行了677场高水平的足球比赛。

  为进一步带动校园足球氛围,精英训练营除了训练营员和组织比赛,还不定期设立开放日,对普通学生开放,吸引来了更多足球爱好者。另一方面,训练营坚持主教练带教机制,安排体育教师担任助理教练,跟随高水平教练学习先进训练理念,从而带动上海校园足球水平的整体提高。

  展望 探索足球育苗新机制

  青少年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作为上海校园足球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秉承着以足球为载体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理念,在坚持文化学习与足球运动有机结合前提下,来加快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普及力度,发掘和培养优秀足球后备人才。

  “往下推动校园足球的普及,往上为上海乃至国家输送足球人才”是精英训练营秉承的理念。在这一理念下,训练营重在“育人”。目前,上海各区精英训练营已形成制度:除比赛外,11岁以下营员,每周训练不得超过6小时,15岁以下营员每周训练不得超过8小时,17岁以下营员每周训练不得超过10小时。每周六下午为固定集中训练和比赛日,每周日下午为文化学习日。区县训练营办公室设立文化生活督导员,负责追踪营员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为他们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

  例如,在徐汇区,既要踢好球,又要读好书的“育人”理念已经贯穿进徐汇分营的球员选拔、管理、训练中。从目前营员构成看,不仅有许多学校的大队长、中队长、还有获得徐汇“区长奖”的学生、获得艺术类奖项的特长生等。训练营正在成为品学兼优,又有足球专长的学生聚集地。

  上海知名足球教练员吴金贵认为,中国足球的青训,不适合过早的专业化。他说,青少年足球培养,一定要警惕过早“圈养”,进行专业化的训练,这样对一个职业球员未来的发展,弊远远大于利。而精英训练营文化和训练兼顾的模式,比较符合青少年足球的发展规律,因为太过高强度的训练,反而会提前透支球员的潜力,缩短应有的运动生涯。吴金贵表示,在校园足球里培养发现未来的职业球员和中国足球的好苗子,是眼下较适合中国特色的青训模式。

  曾参加上海校园足球邀请赛高峰论坛的前中国国青队主教练埃克哈德·克劳琛也直言:目前中国足球最缺的是“足球智慧”,对于足球的认知和意识,并不是闷头训练就能一蹴而就的。能够踢好球的孩子,头脑一般而言都不会差,所以抓好文化学习,是培养未来有素质有潜质球员的必要条件。只有校园才能培养“有智慧的球员”,同时又拥有培育专业足球的土壤。“让读书的人去运动,让运动的人去读书”。

  在夯实足球人口基础的同时,上海的探索之路仍在继续——打通校园足球与职业足球、专业足球的通道,畅通足球人才上升渠道,使青少年校园足球成为培养高水平足球人才的“蓄水池”,为我国建设足球强国奠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阳光体育
   第A23版:阳光体育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A27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8版:汽车周刊
   第A29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30版:新民健康
   第A3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32版:医技/新民健康
精英训练营突出全面发展 绿茵小健将照样品学兼优
新民晚报阳光体育A22精英训练营突出全面发展
绿茵小健将照样品学兼优
2017-06-07 2 2017年06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