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1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角色换位
周炳揆
  周炳揆

  当我们劝说别人去做某事时,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角色换位”的做法。比如说,当你用英语写了一封信,对自己的英语水平又不十分有把握,希望请一位英语更好的同事润色一下,你会对这位同事说他的英语水平是全公司最好的,发信前一定要请他先过目;如果你希望一位经常一起聚餐的朋友去尝试一下新开张的餐馆时,你会说:“你是‘美食家’,一定要去试试那家餐厅”。

  这种“角色换位”的技巧,有点像是唤起对方的荣耀感,让他(她)心甘情愿地去做某事。

  有人把“角色换位”比喻为种树前的培土,这是很确切的,园艺学家都知道,不管种子多么优良,一定要有好的土壤才能长出好的东西。

  那么,“角色换位”是不是构成一种损人利己的操纵手段呢?这要具体分析,有时还要取决于你试图施加影响的对方是如何看待你的“角色换位”策略。如果是出于自私的心理給对方设一个套,那是万不可以的。所以,用“角色换位”策略的前提必须是你把对方的利益放在首位,给对方的角色必须是正面的。

  有一个实验,某大型社区的调解员每天接到许多电话,来电话的人大都抱怨和邻居的纠纷,情绪往往激动,当调解员建议他们和争执的对方直接对话时,他们大都一口回绝。然后,调解员问:“那么,你是否愿意和对方调解呢?”几乎百分之百的回答都是“愿意”。主持这个调查的一位英国心理学教授认为,“愿意”一词只有在先前的请求被拒绝后才会奏效,她建议在作劝说时要多用“你是否愿意……”的句式。

  这种句式更适用于正式的请求,例如:“你愿意陪我去看心理医生吗?”如果你说的是:“你愿意帮我倒一杯水吗?”就显得有一点小题大做了。

  “角色换位”还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手段。记得在上小学二年级时,我们的班级是全年级清洁卫生搞得最好的班级。班主任吴老师从来不跟我们说大道理,每周六是教室大扫除的日子,她总是笑容满面地对我们说:“校长和老师都夸奖我们二甲班的同学卫生搞得好!”同学们受到了鼓励,就把大扫除搞得更好了,吴老师年逾90依然健在,她不但教书好,还深谙“角色换位”之道。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12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随笔/评论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1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财经新闻
   第A14版:公告
   第A15版:社会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阅读/连载
   第A29版:好吃周刊
   第A30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A31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A32版:互动/新民健康
爱花的人
惜缘是一道升级题
角色换位
共享之树
你在他乡可好?
青春(油画)
新民晚报夜光杯A26角色换位 2017-07-13 2 2017年07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