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试大胆闯
激发市场活力
自贸试验区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上海承担的两项国家战略,要求上海用新的作为实现更大突破。“今年上半年,通过‘补短板’等一系列工作,全市干部群众不断攻坚克难,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体现出勇气、智慧与合力。对于书记和市长报告中讲到的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我感触很深,特别是自贸区从2.0版到3.0版、特别是浦东的先行先试,在全市引起了巨大反响。”市委委员、宝山区委书记汪泓说,“在自贸区改革的推动下,在邮轮的船供体系上,所有的通关部门,已经把自贸区的经验向我们区域辐射,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我们现在已经做到了近500艘邮轮,300万人次消费者,100亿的销售额,邮轮经济排名中国第一,世界第四。我们希望通过‘十三五’期间的努力,做到世界前三,在上海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不仅有货运集装箱的吞吐量,更有邮轮经济做出的贡献。”
市委委员、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以“盒马鲜生”为例,讲述了自贸区改革的辐射效应,“现在备受市民欢迎的‘盒马鲜生’,是一个新生事物,它最早诞生在浦东,体现了许多自贸区改革的理念:鼓励创新、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可复制可推广。从目前的市场管理体系来看,‘盒马鲜生’的准生证是拿不到的,因为如果你把它看成一个超市,那么有超市的审批方式,如果把它看成一个餐厅,有餐厅的审批方式,如果把它看成一个熟食加工点,同样也有规定和要求。但‘盒马鲜生’却是同时具备这些特点的一个混合业态,给我们政府管理带来了巨大考验。最终,是自贸区的创新思维、系统集成以及可复制可推广的理念,促成了它的诞生。在市工商、食药监等等各个部门的合力支持下,我们浦东颁发了第一张执照,在金桥开了第一家。这个例子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如何依托自贸区的深入推进,来激发市场的活力,也是我们自贸试验区建设要取得的成果。”
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市委委员、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提出四点建议:通过改革开拓发展新空间,在制度创新上进一步支持基层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通过“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营造发展新环境,守住四条底线,进一步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要求;着力巩固和提升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实体经济的能级,推动一批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项目落地,实现发展动能转换;对标国际一流,服务国家战略,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以市场为主体配置资源要素,建立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协调工作机制。
提升品质能级
建设特色城区
“区域的工作如何为全市做出贡献,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韩书记在报告中提到的,中心城区要提升品质和能级。其中推动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发展高端服务业是重中之重。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比其他产业更难。尤其是中心城区的服务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任务非常艰巨。”市委委员、静安区区长陆晓栋说,“高端服务业的服务、产业的引导,有很多特殊的要求,静安区围绕着新的‘一轴三带’正在努力。原来只有南京西路高端商务商业集聚带,现在增加了苏河湾两岸的人文休闲集聚带、中环两翼产城融合发展集聚带。下一步,我们要在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上多动脑筋。”
市委委员、长宁区委书记王为人表示,从长宁区实践看,近年来按照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聚焦高端现代服务业,突出航空服务、互联网生活、时尚创意等重点领域,发展态势良好。王为人透露,长宁正着力打造15公里苏河慢行步道和外环生态绿道。要进一步将补短板工作向纵深推进,全面整治屋顶广告和破墙开店。
崇明生态岛的建设此次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市委委员、崇明区委书记唐海龙表示,生态岛建设对于崇明是必然的,这个选择是需要定力的,要克服发展冲动很难。世界上还没有成功的案例,也没有可复制的模式,这要形成一种共识,并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唐海龙特别提到了“+生态”和“生态+”的理念,“‘+生态’,就是要从环境治理、污水治理、农村废弃物治理、生活垃圾分类等入手,增加生态的资源,减少生态的负债;‘生态+’,则是发展生态的经济,跟整个大上海互动。生态岛不仅仅是崇明的事,要跳出崇明看生态岛,这样才会有更好的角度,更宽的视野,更高的水平。”
本报记者 方翔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