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1: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1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留念的小石头
童孟侯
  ◆ 童孟侯

  我有个“坏”习惯,每到一个景点总要捡一块小石头,寻寻觅觅的样子。驴友问:你捡皮夹子?还是淘金呢?我觉得到过一个景点一个国家,过了一段时间记忆就模糊了,线路就混淆了,而从那里捡来的小石头却像生动的录像机,让我记忆犹新。

  三年前我特地到衢州的文庙边上去买黄蜡石,在买下两块长方的牌子后,看到角落的脸盆里放着一盆石头,其中一块让我怦然心动,那石纹简直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左一)!你看,礁石有了,冲击而来的海浪有了,远处的山脉也有了。我问老板:这块多少钱?老板说:拿去吧,不要钱。我问:是黄蜡石吗?老板说:当然是黄蜡石,但是它太乱了,还有裂纹,切割出来也没用。我便把这幅“海景”带了回来。

  去年我到德国柏林去,那堵著名的柏林墙当然是要参观的,在通往柏林墙展览馆的道上,我踢到一块方方的花岗石(左二),它滚动几下就在路边静止了。我没在意,进馆参观。参观出来就走向柏林墙的原址,走着走着,脚尖又踢到一个硬物,哦,还是那块黑白相间的花岗石。我想,这块石头大概像流浪小狗那样希望找到它的主人吧?我弯下腰把它捡起来,带回了上海。每当我看到这块方石头,总觉得它似乎是从柏林墙上掉下来的,让人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去年,我和很多摄影家一起到老挝旅游,老挝驻上海总领事特地安排我们到南俄湖深处的一个原生态小岛去采风,那里的村民很穷,房屋很破,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忽然在一个屋檐下看到一块油亮的黑色小石头,石头的中间是一个凹陷,还盛着一窝浅浅的水。它大概一直等在屋檐下,等待着老天下雨,一旦有了滴水,它就迎上去盛着。我捡起它的时候脑海里跳出四个字:水滴石穿。

  今年,我到台湾去逛野柳公园,那里奇石遍布,蘑菇型的,女人头像型的,蜡烛台型的,我不停地拍照。突然觉得身后扑通一声,回头一看,从一块大石头上掉下一块小石头,我就捡起来察看横断面,原来石质那么松软,似乎用指甲也能抠出个小洞来,怪不得经过海浪冲刷,它们变成了各种奇特的造型。我便把这块不怎么漂亮不怎么有造型的石头放进了我的背包。

  图左五是我到江西龙虎山旅游时捡来的,你看石面上黄色的河水奔腾而下,它用猛烈的漩涡卷走岸边的黄土。这块石头虽然不是黄河石,也不是在黄河边捡到的,但是它给我的印象就是黄河的汹涌澎湃,和画家段正渠画的黄河像极了……

  如今,我已经捡到40多块不那么精致的石头,如图所示的只是它们中的一小部分。只要看到书橱里的这些石头,南俄湖、衢州、柏林墙、野柳、龙虎山……就会跳到我眼前,它们未必“像”什么,但它们确实是我的纪念品。一块石头的形成,也许几千年,几万年,人有这么长寿吗?人是有生命的,石头不是活的,可是我怎么老觉得石头是活生生的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特别报道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评论/专栏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人物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基金纵横/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24版:福彩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8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A30版:家装专版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3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留念的小石头
烟盒上的励志传说
友廷佳作矮蛋包壶
欣赏纪念邮资封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A31留念的小石头 2017-07-15 2 2017年07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