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到社区,从村民变居民,起初难免不适与不便。恒信居民区党总支创新社区管理,探索党建新模式,将服务拓至楼组楼道,成立在职党员党支部,区域化联建……多措并举,凝聚乡土情,汇聚邻里心。
站点覆盖全楼组
傍晚,暑气渐消,“乡情苑党建服务点”成了小区居民纳凉的好去处,20米长的百姓文化长廊装饰一新,桌面刻有“楚河汉界”的休闲区,吸引棋友们对弈,而精致的《居住公约》《人际文明》告示牌,则成了“遛娃族”的“教具”,一边认字,一边学礼。
党员盛彩华担任服务点的“点长”,听取居民需求,引导规范晾晒、垃圾分类。在他看来,“乡情苑”是居民区将党建工作向楼组延伸、向楼道覆盖的一个样本。目前,居民区内除了1个“心联鑫”党建服务站,还建起10个“鑫邻里党建服务点”,56个“鑫邻里楼组党建联系点”。
通过党建站点,恒信居民区党总支开展了一系列志愿项目。例如,成立“老伙伴天天见”队伍,组织社区低龄老年志愿者与80岁以上高龄独居老人结成“伙伴”,上门探访、交流,提供爱心服务。
此外,“绿色进楼道”“我运动、我健康、赛出邻里情”“说说那个年代的我们”等活动,将自家门、楼道门和小区门三道门贯通,形成“关门是一家,开门一大家”的邻里关系,营造亲情化的党建氛围。
党员认领“微心愿”
每逢周末,青年秧歌队员谭欢丽总会来到小区活动中心,指导“邻居阿姨”们排练节目,这是她以在职党员身份认领的“微服务”:“这本来就是我的老本行,而且家人都很支持我参加小区志愿活动。”
去年6月,恒信居民区党总支部建起一个特殊的二级支部——弘晖活动型党支部,为小区104名在职和退休党员搭建平台,定期提供公益服务,发挥“八小时之外”的党员先锋作用。
“作为在职党员,我刚到社区报到时,不知道能做什么,活动型党支部引导我们利用业余时间,打通在职党员进社区的‘最后一公里’。”谭欢丽介绍,根据每人的专业特长、服务意向、时间安排等,所有党员分为4个党小组,拟定不同活动方案。例如,第四小组以中小学教师为主,暑期期间经常为社区青少年辅导功课。
给社区单亲孩子购买小书包、为失独家庭老人举办生日会、清除楼道内黑色小广告,每名在职党员还个人认领“微公益”“微心愿”“微服务”等项目,真正融入社区、服务社区,成为社区自治的骨干力量。
居企联建获“双赢”
农民从村宅住进楼房,生活品质提升了,但是也面临无地可耕、无工可务,恒信居民区党总支发挥地处金山工业区的优势,探索区域化党建居企联建“双赢”,“对症下药”破解难题。
目前,恒信居民区党支部已与23家单位结对,共建项目涵盖公共设施维护、爱心助困和服务居民等。例如,居民区与上海燕莎服饰有限公司结对,成立“巧妈妈”帮扶项目,为居民区妇女提供钉纽扣、修线头、锁花边等小手工活。目前,该项目已吸引十余家企业加入,300多名中老年妇女参与,全年年创收入260万余元。
金岛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在小区内建起17个睦邻点,锦石市政建设有限公司在每年汛期前对所有雨污水管加以疏通,亭林医院则为3000余名居民提供免费体检……共建项目涉及居民生活的多个方面。
如今,恒信居民区党总支部先后获得上海市模范集体、上海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金山区“五好”居民区党组织、金山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本报记者 范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