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一版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2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虐”班组:酷热车间“棉衣裤”穿一天
叶薇 韩子轩 周佳俊 刘维历
  裹“棉衣裤”、戴面具手套,从早晨“武装”好进入车间,到下班出来,里面的衣服就没干过,脸也没露出来几次……高温天,国产大飞机的制造任务丝毫不降温。在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各个岗位的工人干劲十足。这其中,最“火”的地方当属热表处理车间。

  刚迈进车间大门,热浪袭来。为什么不安装空调呢?原来极化处理液常年维持在90℃以上,车间30多个开敞的极化处理池一刻不停地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空调降温无济于事。翻滚的强酸强碱溶液散发出刺鼻的气味,嗅上一口喉头就发紧发痛。

  极化处理池旁,一个个处理好的零件被行车上的吊钩从槽液中拉出。班组长缪思悦一边监督新处理零件出槽下架,一边用遥控喇叭向零件接收人员发出信号。“天气热、环境嘈杂,人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喊一喊提提神。”

  在复合材料机加组的打磨间,每个工人都是全副武装:防护服、面具、手套、耳塞,一样不落。一天下来,衣服要湿透好几轮,“就像裹着严严实实的棉衣裤,拿我们的衣服去晒盐,一个夏天也能晒出几袋。”班组长倪海荣打趣说。

  打磨间也是上飞公司少数没有空调的车间。由于复材经过震荡产生细微碳素粉尘,粉尘中的碳纤维很“淘气”,在空气中到处“乱钻”,具有极强的导电能力,对皮肤也有很强的腐蚀性。“有次防护服袖口没扎紧,碳纤维通过袖口钻了进去,皮肤奇痒无比。”近期,机加组正在抓紧加工大客相关零件,工作任务相当繁重。“除了吃饭,就一直穿着这身‘盔甲’。”

  人家都说,倪海荣是“自虐”班组长,穿上防护服脱都不愿意脱,有时刚摘下头盔“透口气”,一看加工单子来了,又把自己武装好投入工作。因长期戴着手套闷在高温中,手指经常起泡、起皮,“当看到一个个新材料零件从手中诞生,装到飞机上时,我就特别带劲。”

  本报记者 叶薇

  通讯员 韩子轩 周佳俊 刘维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19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1版:2017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娱乐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阅读/连载
   第A27版:好吃周刊
   第A28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A29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广告
   第A30版:美食地图·广告/好吃周刊
   第A31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A32版:广告
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
敢于担当善谋实干锐意进取
崇明2040榆柳成荫桃李香
推进党建创新 完善城市治理
四季花雨瀛洲无处不芳菲
扫二维码 看精彩视频
最“虐”班组:酷热车间“棉衣裤”穿一天
每日“必修课”观政论专题片
报头
广告
新民晚报一版要闻A01最“虐”班组:酷热车间“棉衣裤”穿一天 2017-07-20 2 2017年07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