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毕业季,上海浦东刘诗昆音乐幼儿园里,一幕交织着欢笑与泪水的告别让人动容。依依惜别时,刘诗昆在钢琴前为毕业班的孩子弹奏了一曲《欢乐颂》,孩子们红着眼睛眷恋不舍地围绕着亲爱的刘爷爷,有孩子眼泪汪汪地说:“我不要毕业。”
自舞台走向讲台,从艺术园步入幼儿园,刘诗昆目标清晰:“即便现在钢琴热已经横扫整个中国,但学琴的热潮并不等同于音乐素养的提高,美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唯将音乐种子植入幼小的心灵,艺术之花才能于未来绽放。”
2014年俄罗斯冬奥会开幕式那独具特色的俄国文化的展现,让刘诗昆印象深刻,每当有人问起,为何如此高龄还要扛起美育教育的大旗?刘诗昆总以撼动他的那一幕举例:“在俄罗斯的冬奥会的开幕式上,你眼中看到的是伟大文学作品《战争与和平》中的画面,耳中听到的是柴可夫斯基伟大的音乐作品,这些文化的呈现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是几百年的文化积累和坚持不懈的美育教育共筑的结果。”
“中国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但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在美育方面做得很不够。”刘诗昆坦言:“所幸,现今国家也逐渐开始关注中国的美育教育,就拿现今全中国那么多钢琴琴童来说,就可见不只是国家意识到这一点,老百姓自发地开始注重孩子的美育。”
“学琴,或是接受音乐教育,就和学语数外一样,是一种应当掌握的基础。学语文也不见得就能当作家,学数学不一定就成华罗庚,学化学不是非要造原子弹,学音乐也不是非要当音乐家或是为未来考试加分。”刘诗昆强调:“在当今社会,那种单一靠学历比拼的时代过去了,大家越来越看重综合素质。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不在于你掌握了多少种乐器,或是获得多高段位的证书,而是从小接受音乐、美术等艺术的熏陶,会提高人的智商、提升人的素养,这是潜移默化改变大环境的方式。毕竟社会要更好,提高全民素质是关键。”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