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3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八旬老兵的“网事”烽烟(上)
马涌
  ◆ 马涌

  在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之际,我们为您讲述一位老兵的故事。

  他经历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英雄无悔,九死一生,一枚枚军功章记录着湮没于历史深处的枪林弹雨和战火硝烟。

  他年近八旬接触网络,用残损的手指一字一句敲出战争岁月的真实过往,传递赤诚坚定的理想信念,成为年轻人心目中追崇敬仰的“大V”“网红”。

  他是“老兵尹吉先”。在和平年代,他的故事依旧会让你读到生死战场的惊心动魄;在互联网时代,他的故事是铁血军魂最有力的证明。

  一

  如果时光可以被收纳起来,尹吉先前半生最壮烈也最自豪的那段人生,都存放在那个巴掌大的小布袋里。

  他将小布袋里的物件抖落,仿佛是打开了一个魔盒,硝烟、战火、轰鸣、铁与血的气息从中弥漫开来,充塞了他略显局促的卧室。

  小布袋里装的,是尹吉先的军功章。

  淮海战役纪念章是一个小小的金色胸章,红色五角星、交叉的两挺红色步枪,“淮海战役纪念”六个红字醒目地浮雕于其上,热烈而又凝重。生于1932年的尹吉先当时还是一个毛头小子,随所属27军81师参加战斗,一次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曾看着自己战友的头部被飞来的子弹射穿。这位战士倒下后还有一口气,尹吉先想要把他送到己方包扎所里,但头顶子弹纷飞,根本无法扛起一个人行走,最后尹吉先把战友放在一件军大衣上,拖着这件军大衣匍匐前进,将战友送到了包扎所。另一次,是死神触碰了尹吉先本人,正在挖战壕的他突然遭遇了敌人的火力,他本能地扑进尚未完工的战壕,但是战壕太浅,躺进去时他分明感觉到自己的后背还暴露在枪林弹雨中。有那么一瞬间他清晰地感觉到自己被击中了,所幸的是子弹只是从侧面射穿了他厚重的棉大衣——在生死一线的战争中,这种事情即便可以称为幸运,也很难让人感到轻松。

  黄铜色的渡江战役纪念章上,刻着千帆怒涛之下一位持枪冲锋的解放军战士。渡江战役中,尹吉先所属部队向上海进发,渡过长江时有军马不肯上船,尹吉先拉着马辔头把马向船上拽,却冷不防被军马甩进了长江。尹吉先浑身湿透地渡过了长江,又赶上了接连不断的梅雨天气,接下来的一个月,没有穿过一天干衣服,尹吉先和他的战友们,每一刻都像浸在阴冷的江水之中……

  一起见证这段历史的还有解放奖章,金色的奖章上红色的五角星在天安门城楼上放射着光芒。这枚1955年颁发的奖章,为尹吉先在解放战争中的经历做了坚实的注脚。

  抗美援朝纪念章,尤显沧桑的外表,暗示着这场光荣之战背后,有着难以言喻的惨烈和悲壮。战前动员之后回到班上,尹吉先的班长给每位战士发了两根白布条,让他们写上自己的姓名、家人姓名和地址,一条缝在衣服里侧的左边,一条缝在裤子里侧的右边。班长说,这样不管最后是剩下上半身还是下半身,都能认出是谁。

  一周后,刘玉堂在渡汉江时遭遇了美军的飞机扫射,中弹后被江水冲走,“失踪”在战场上;一个月后,张吉龙和尹吉先一起被困在美军的炮火之中……只剩崔克登和尹吉先一起活着离开了朝鲜。除了这三位战友,尹吉先还记下过许多一起并肩作战过的战友的姓名和通联地址,一笔一画地写在小本子上。小本子的内页用钢笔写着“于朝鲜留念。1955.10”,墨绿色的硬皮封面已经老旧脱落再重新装订过,装订线都已被磨得黝黑油亮。封面印着四个手写体大字“和平日记”。

  尹吉先将这些军功章收回布袋。硝烟与战火,一瞬间也从这个空间中消失了。厨房正传来饭香,楼上的住户快刀剁着肉馅。窗外,大片的葡萄藤叶子绿得发亮,院子里几位大婶的家长里短在这一楼的房间里清晰可闻。

  在这个北京南城随处可见的老式小区里,早已退休的尹吉先和所有人一样安享着和平的生活。和其他人不同的是,那些为了和平流过的鲜血里,有他自己的一份。

  二

  85岁的尹吉先说话声音洪亮,语速很快,中气十足。与人握手时,手臂上肌肉线条依稀可见。生活淬炼出的强健依旧在,使他看起来像是刚刚退而未休,唯有脸上的沟壑如时间挖下的战壕,见证了岁月。若是相熟一些的人,就知道他实际的年龄,也知道他是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是一段烽火往事的亲历者。

  他们认识作为老兵的尹吉先。但未必认识——“老兵尹吉先”。

  这个看起来直白无奇的偏正短语是一个网名。在国内极具影响的网络问答社区“知乎”上,用户“老兵尹吉先”有109480个关注者,他所回答的问题一共收获了236479次网友的点赞支持,这些数字至今还在不断上涨。按照时下流行的说法,“老兵尹吉先”是一名“网红”,85岁高龄的“网红”。

  战争的亲历者如今健在的不少,但是愿意且能够通过互联网与年轻人交流分享的,屈指可数。知乎上关于战争的问题和回答很多,但来自战争亲历者的“现身说法”,“老兵尹吉先”目前是独一份。

  与战场经历直接相关的问题是“老兵尹吉先”主要的答题领域。在问题“战争有多残酷”的回答里,尹吉先回忆了抗美援朝战争五次战役第三阶段,写战士们“早晨用大叶树叶子上的露水擦擦嘴,或是用舌头舔舔树叶子上的露水”,写自己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这个答案他写了2500多字,收获了8000多次点赞。而在另一个问题“战争时冲在前排的士兵几乎是必死的,为什么还是会义无反顾地冲杀”中,尹吉先回答:“你问:战争时冲在前排的士兵几乎是必死的。我说不一定。在战场上离敌人200米之内的战士,只受枪支威胁,可以爬,滚,躲开。离敌人200米至1000米之内受小型炮的威胁,爬滚都危险;1000至10000米受大中口径的炮威胁。10000米之外受飞机威胁。可以说进入战争年代,没有一处是安全的。”这个回答被网友称为“只有亲历者才能说出的答案”。

  对于战争,除了讲述,尹吉先有时也需要“以正视听”。

  “影视剧里的战争和真实的差多少?”尹吉先回答,电影里“有喝酒的,有搞对象的,有男、女兵混杂在一起的,在战场上抢救伤员非常生动热闹。实际上朝鲜战场上都没有这些,我知道军队就不准喝酒。只知道这一个小时我活着,下一个小时就不保险,哪里有心思搞对象”。

  和大多数长辈一样,尹吉先也喜欢和年轻人讨论信仰和价值观,比如“相信共产主义是怎样的一种体验”。他写道:“现在的青年人,生活在没有战争的有吃有穿的和平的环境里,就无法体验我们这代人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老兵尹吉先”的“爆红”引来了许多质疑者,有人觉得一个80多岁的老人还在网上看帖、答题,动辄码上一两千字,难以置信,提问“老兵尹吉先到底是不是营销号?”尹吉先随即晒出了自己的预备役军官证、1949年解放上海的照片,还有1959年离开军队前的戎装照。

  被问到“目前为止,你做过最让自己自豪的事情是什么”时,尹吉先这样写道:“我上过3年学,15岁当兵在前线作战13年没有死,到邮局押运邮件,在火车上30年。我79岁学习汉语拼音,能在电脑上打出我的一生的主要经历。感觉自豪。”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阅读上海100胜30
   第A06版:随笔/评论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科创上海
   第A10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军界瞭望
   第A24版:广告
八旬老兵的“网事”烽烟(上)
他们的上海前夜
重庆之眼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20八旬老兵的“网事”烽烟(上) 2017-07-31 2 2017年07月3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