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1: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8月0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吴淞面塑 秋霞艺术
海 青
■ 秋霞面塑《父子兵》
  ◆ 海 青

  走进吴淞面塑冯秋霞工作室,展示柜里陈列着她的面塑作品,有传统仕女,也有现代丽人;有卡通娃,也有阿兵哥。造型的丰富多样展现了她灵活多变的创作能力。讲到走上面塑创作之路,秋霞说到她的父亲擅长制作面点,她从小看父亲用面粉捏出各式精美花馍、花糕、小动物等等,这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是她结缘面塑的起点。

  面塑俗称“捏面人”,是一种源自民间的乡土艺术,它需要一定的美学基础。秋霞从小喜欢画画、文学创作,当过插画师,开过画展,写过小说,这些经历都为她的面塑创作扎下了厚实的学养和底子。在她的作品《蜕·挣·塑》里,女郎裙摆层层的波浪象征着牢固的花岗岩,而女郎手里握着斧凿,冲破岩石的封闭,勇敢挣扎的姿态代表着她对传统的挑战和宣言:雕琢、突破、蜕变、新生。与传统面塑相比,现代面塑在网络时代已被注入更多内涵,很多热爱面塑的年轻人都乐意把自己的配方在网上公开,资源用来共享,更具分享精神。面塑不再是人们印象中挑担走街串巷的“捏面人”行当,新生代已把面塑艺术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日本、韩国的手办、模型都做得非常好,价格昂贵,销售火爆。而我们古老的民间艺术也应该在新时代潮流中得到革新,发扬和传承。秋霞说:“面塑当今处于变革期,造型已从传统的依附故事题材的形式中分离出来,拥有它独立的精神价值,更具象征意义,这就需要解读。”

  在秋霞的事业发展道路上,吴淞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给了她莫大支持。有了政府提供的强大平台,她有了更好的创作环境。秋霞的作品别具一格,技艺成熟,尤为难得的是她十分热心参与社区的各项公益活动,对社区的青少年儿童、中老年人士文化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带头作用。

  吴淞面塑起源于吴淞老街,自晚清兴起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秋霞计划创作一组面塑来再现吴淞老街的百年缩影,这是一项难度很高的大创作,要涉及市井文化、建筑文化,包括服装、戏剧等元素。在经济日趋高速增长的时代,都市文明强大的诱惑力使得地方民俗日渐消失,而面塑等民间艺术承载着深刻的民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要得到拯救。面塑艺术寄托了秋霞的理想和追求,她要在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35
   第A04版:专栏/评论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跨界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A20版:互联网天地/金融城
   第A21版:金融城/基金纵横/金市汇市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24版:福彩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8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际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A30版:专版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32版:艺术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圆梦的“恐龙蛋”
砖盆附石·菖蒲
本周末2017西泠秋拍公开征集首站上海
吴淞面塑 秋霞艺术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A31吴淞面塑 秋霞艺术 2017-08-05 2 2017年08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