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的夏天,我辞去了高薪的跨国金融机构高管工作,希望投身教育公益事业。在此之前我做了5年的“一对一”助学,我在马尔康藏区田野调查时发现,单纯的捐资助学并不能带来实质的改变,学校教室修得越来越漂亮,可孩子们宁愿去挖虫草也不愿意留在学校。如何能让孩子们真正喜欢上学?于是我找了几位朋友商议,决定不仅投入资金,更要将商业管理的经验带入公益,共同创办一家专门“帮助孩子上好学”的基金会。于是,2008年由个人出资的“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通过上海市民政局审批成立,我成为一名全职公益人。2014年获得上海民政局的批准,成为上海第一家转制的“公募基金会”。
我们专注儿童素养教育,研发了系统化的公益产品——“梦想中心”。透过改造一间学校的普通教室,把它变成让孩子们能看见外面世界的一个窗口。2007年从一间川北藏区的“乡村图书馆”开始,持续迭代,现在梦想中心已经升级到6.0“未来教室”的模样——这个教室的整个墙面有孩子们的涂鸦作品,还有宜家风格的阅读区、灵活组合的小组学习区、机器人和智能教学设备的创客区,以及Pad和投影设备。在这个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空间里,我们和华师大课程所共同研发了30多门适合1-9年级孩子的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梦想课程,纳入学校的课程表,孩子们每周可以来梦想中心上课。全国6万余位校长、老师经过我们的培训,成为孩子们的梦想领路人。为了让梦想老师相互学习,我们开发了教师线上的积分和服务系统—梦想盒子。这样一整套硬件产品加软件服务的素养教育服务体系,已经覆盖全国600个区县的2700所学校,服务师生超过300万名。
十年坚持不懈的公益创业,从当初个人的小小教育梦想,到今天有超过4000多名志愿者、86万人次的机构与网络捐赠人共同参与和努力,累计募集资金超过4亿。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能坚持10年做全职公益人?作为一名北京出生的70后,从幼儿园到大学受到的都是一种理想主义的素养教育,让我始终怀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大学毕业后赶上改革开放,我又南下深圳,在金融证券行业干了13年。我觉得不是每个人都有我这份幸运的,所以我总觉得应回报社会,回报这个时代。
从事公益这十年,我深深感受到,我们的社会急需建立“爱与信任”的共识。真爱梦想一直坚持以上市公司年报的标准进行信息披露,坚持“公开透明”和“专业高效”的公益服务,赢得了公众的信任,也获得了5A级社会组织、五一劳动奖状等社会和政府的认可。
今年7月22-23日,真爱梦想的公益广告登上了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的纳斯达克大屏幕,我们代表中国公益人站出来了,要让世界看见中国,看见中国人的那股子精神,那一口民族志气。
在今天的时代,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我的职业选择和国家发展主题紧紧联系在一起,希望能尽一个知识分子的本分,以教育推动社会的发展,帮助每一个孩子们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拥有实现梦想的能力。这是我的梦想和使命,也是真爱梦想未来努力的方向。我希望自己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十日谈
党外知识分子风采
天使投资人在新岗位上会有何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