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8月2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形色花木
马继远
  马继远

  生活在深圳,人很容易就会对花草树木生出兴趣。街头、公园、山间,树木四季常绿,花开得没个间歇,想绕都绕不开。那么多花木,每日里从眼前晃过,总能勾起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单是孩子们喜欢询问“这是什么花”“那是什么树”,大人倘若寄情于花草树木,首先肯定要知道花木的名字。知晓之后,也可解答孩子们的提问,顺带显示自己的博学。

  文明的深圳给人们认识花木提供了便利,很多树木,都挂着“标识牌”,载明树木的正名、别名、科属等。但花木的种类、数量那么多,不可能遇见的每棵花木上面,都刚好有牌子告诉你它的名字。更多时候,得自己想方设法去探究。

  刚开始辨认花木时,我用的方法比较笨,是用文字描述花木的形色,比如“黄色的花、单层、小碗形”,输入搜索引擎,然后在搜出的内容中筛选。如此这般,居然认出了“软枝黄蝉”等花名。后经人点拨,直接给花木拍照,上传搜索,再从搜出的图片中辨认。现今更加进化,手机安装一款叫做“形色”的APP,遇见不认识的花木,拍照上传,很快有结果,而且还比较准确。

  知道了某种花木的名字,再次见到它,眼中就不再只是一朵花、一棵树,不再只感叹花开得漂亮、树长得婆娑,而是会心一笑:是它,我认识!倘若经过辨认、核实,得到的名字纠正了自己多年的认知错误,那感觉简直是峰回路转。友人曾在朋友圈晒照片,说是他家窗前的花,请教花名。得知是大花紫薇,而不是他一直以为的羊蹄甲,他发出了好几个“泪奔”的表情符号。

  友人那种大梦初醒般的心情,我很理解。小时候,我们村的房前屋后,长着一种花,夏季傍晚开,黄色、红色都有,香气袭人,村民都叫它“粉豆”。长大后我很好奇它真正的名字,怀疑它是“夜来香”。近来得知,那种花叫“烧汤花”——傍晚烧汤做饭时分怒放,可不就是“烧汤花”吗?如此传神的花名,我居然人近中年时方才知晓,真有点“四十不惑”之感。

  弄清花木的名字,还能分出它们的远近亲疏。有次我在梅林山公园看到一树灿若云霞的花,心中为之震撼。拍照上传“形色”,初说是凤凰花。但凤凰花我是认识的,这个肯定不是。很快有人纠错,说是“澳洲火焰木”。后来,在山上我又用“形色”辨认出“非洲凤仙花”“巴西野牡丹”。这些花儿,依其花名,知道是不远万里来到深圳的“国际友人”。看得出,在深圳,它们没有水土不服,活得和那些本土花儿一样灿烂。

  有天晚上,陪外地来深的朋友在欢乐海岸的湖边散步。经过一树花,朋友问,这是什么花?我说,看样子像夹竹桃。朋友说,这花开得像小喇叭,夹竹桃好像没这个样子的,教你个方法,有个软件可以辨别。我说,是“形色”吗,你也在用?同学乐了,说咱们真是臭味相投。然后,我用手机的手电筒照着花,朋友拍照,上传后鉴定出是“黄花夹竹桃”。那会儿,我想起了“故烧高烛照红妆”,想起了“恰同学少年”。

  微信群,朋友圈,还有“形色”APP上,经常遇见像我和朋友这般喜欢探究花木名字的人。看来,喜欢花木的人还真不少。只是不清楚有多少人面对花木时,真心觉得花木是和自己一样的生灵,也有其名字、形色、个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阅读上海100胜58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09版:科创上海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第13届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8版:第13届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军界瞭望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生日的阳光
亲情伴我们同行
别让孩子再为脆弱买单
生活污水这样处理
形色花木
新民晚报夜光杯A20形色花木 2017-08-28 2 2017年08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