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8月2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婚姻底色
叶辛
  ◆ 叶辛

  编者按:微信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刷微信朋友圈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常态。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先生根据微信的常态化,探索以微信这一新的沟通形式写小说。微信群体小说,不同于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及微型小说这类传统的形式,它是一种新型表现形式,一种新文体。《婚姻底色》是叶辛先生新近创作的微信群体小说,授权本报率先刊登,以飨读者。

  (红松社区文化中心书画班群)

  谭莲:哎呀,今天我们红松书画班出大新闻了。没来上课的学员,可是错过了一台好戏!

  杨晓菊:我难得请一次假,只因小外孙发寒热,送地段医院去看看,就错过好戏了?什么好戏啊?快讲给群里的学员们听听。

  谭莲:真的没想到呀!事情出在我们书画课的老师李东湖身上。

  杨晓菊:他不是规规矩矩一个人嘛!学员们有口皆碑,都讲他好话。

  谭莲:是啊!就是他,刚刚走到书画教室门口,走廊里突然窜出一个人来……

  杨晓菊:什么人?

  徐素敏:我看得清清楚楚,卢长根。

  杨晓菊:卢长根是谁?我听也没听说过。

  徐素敏:我一讲你就明白了,他就是于曼丽的老公。

  杨晓菊:哦,于曼丽啊!她不是温文尔雅、脸貌端正、很有品位的学员嘛!都说她有素质、有尊严。

  徐素敏:是啊!他画得小鸡葡萄、画得冬日腊梅,经常受到李东湖表扬的。

  杨晓菊:这我知道。她老公卢……卢啥?

  徐素敏:卢长根。

  杨晓菊:这个卢长根窜出来干啥?

  谭莲:卢长根冲到李东湖面前,瞪起一双眼睛,伸出两只手,当胸揪住了李东湖的衣领。你们看看,我还趁机拍下了一张照片哪!(照片在群里传开了,凶神恶煞的卢长根粗暴地揪住了文质彬彬的李东湖衣领。李东湖一脸无奈、尴尬神情)

  杨晓菊:这人要干啥?

  徐素敏:破口大骂啊!骂李东湖老流氓、臭瘪三,骂李东湖勾引他老婆于曼丽。借着上课的机会,和于曼丽眉来眼去;上完课,还把于曼丽单独留下来,挨得很近地暗送秋波……

  杨晓菊:这可是冤枉李东湖老师了。

  谭莲:是啊!我们当学员的都晓得,上课时,下课后,都是于曼丽主动向老师提问,如何让小鸡、小鸭、小鸟的眼睛灵活起来,水波自然起来,如何更好地勾勒、用笔……

  徐素敏:李老师对所有学员的提问,都是有问必答、不厌其烦的。所以他受到我们这些退休人员的欢迎啊!

  杨晓菊:说李老师对于曼丽有想法我不信,不过,讲于曼丽对李东湖有点意思么,也有人私底下议论过。

  谭莲:真的呀?

  杨晓菊:你没听说么?自从李东湖老师的妻子患癌症辞世,他的女儿去了澳洲之后,有人看见,于曼丽主动去李东湖老师家,主动帮他洗衣被,整理房间,有时还带点心去。

  徐素敏:我第一次听说。照你这么讲……

  杨晓菊:后来怎么样了?于曼丽老公揪住了李老师,打他没有?

  谭莲:卢长根拉直了喉咙一叫一吼,文化中心所有人都围了上去,上班的、上课的、插画班的,瑜伽班的,围了个水泄不通。连路过的居民也走进来看热闹了……

  徐素敏:我看得最清爽,李东湖老师吓得脸都变了颜色。他也是老实人发耿脾气,大喊一声:你给我放手,混蛋!

  谭莲:卢长根真是个粗胚啊!拔出拳头骂起来:畜牲!你想动我老婆的歪脑筋,老子今天就要教训教训你……

  杨晓菊:他真打李老师了?

  徐素敏:看来你也是同情李老师的。告诉你,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个人及时赶到了。

  杨晓菊:你说的是我们文化中心威信极高的邱主任?他来得好,来得及时。

  谭莲:邱主任确实威信高,他来了肯定能镇住卢长根。不过今天来的不是他……

  杨晓菊:那是谁?

  徐素敏:你想不到的,是于曼丽。

  谭莲:你更想不到的是,于曼丽只不高不低喊了一声:卢长根,你撒啥酒疯啊!你猜怎么着?

  杨晓菊:怎么着?你快讲啊!

  谭莲:这个凶神恶煞的卢长根,顿时像老鼠见了猫一样,额头上出汗,眼珠子乱转,双手松开了不算,还堆起满脸的笑,朝着于曼丽哀求一般叫了一声:曼丽……

  徐素敏:那声音叫人听了起鸡皮疙瘩。

  刘淑芸:是真的,我也听见了。

  谭莲:刘家姆妈也参与进来了!

  刘淑芸:散课回家路上,一个班的学员都在讲这件事。

  杨晓菊:真可惜,我把这场好戏错过了。后来呢?

  谭莲:后来就简单了,卢长根像只煨灶猫一样缩着肩膀回去了。于曼丽代老公向李东湖道了歉!我们接着就上课了。不过……

  杨晓菊:不过啥……

  徐素敏:不过于曼丽不像以往那样,坐在第一排,大睁着她那双会眉目传情的眼睛,盯住李老师了。她坐到了最后一排上。

  刘淑芸:全班学员都注意到了。只是她的衣着仍然那么体面,坐得端端正正,显得彬彬有礼、风韵犹存。

  杨晓菊:散课后,学员们都讲点啥?

  刘淑芸:那多了!有的说这叫一物降一物,卢长根就是服帖于曼丽。有的说,这是现在,当年卢长根神气活现的样子,你们没见过,真正叫不可一世啊!

  谭莲:好几个人说,卢长根和于曼丽这对夫妇,素质不在一个层次上。

  徐素敏:听说那是疯狂年代,造成的特殊婚姻。

  刘淑芸:还有人说,他们家的故事,就是一部电视剧。

  杨晓菊:我就听他俩的女儿说过,我妈怎会嫁给我父亲这种人。听听,亲生女儿呀!

  欧雪琴:你们真没听说过吗?

  谭莲:欧婶婶都在群里。

  刘淑芸:我敢说,一个书画班的学员都在关注我们的话。

  欧雪琴:你们真不知道,我就把于曼丽隐私的事儿,讲给你们听。

  杨晓菊:快讲呀!我心都痒痒了。

  欧雪琴:我和于曼丽曾是同一个厂的,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老故事了。

  刘淑芸:那你就讲给群里听听,省得人家想不通。

  欧雪琴:讲起来也简单。当年,大教授的女儿于曼丽落难,在纺织厂车间里当女工,一个人在更衣室换衣裳的时候,当机修工的卢长根乘虚而入,把她硬给强奸了……

  谭莲:天哪!怎么会有这样的事?

  杨晓菊:有这种人吗?于曼丽为什么不告他?还要嫁给他?

  欧雪琴:晓菊啊!你小几岁,很多事你不懂。那是什么年代,“文化大革命”,于曼丽的父亲是反动学术权威,牛鬼蛇神,还有特务嫌疑,是间谍。而卢长根是响当当的血统工人,根正苗红,厂里掌权的造反派还是他亲戚,他不说于曼丽勾引、腐蚀、引诱,已经是好事了。

  徐素敏:碰到我,是死也不肯嫁的。

  欧雪琴:于曼丽年轻,面子薄呀,她当时懦弱,羞怯,害怕得浑身发抖,连哭叫出声也不敢。而卢长根呢,得寸进尺,生米做成熟饭以后,全厂上下都不明白,眼睛大、美得让人羡慕的嗲妹妹,怎么会嫁给卢长根这样一个粗俗之人。连于曼丽的母亲都郁闷得患上了失眠症。

  刘淑芸:原来是这样啊!

  杨晓菊:这种男人,休了算了!

  谭莲:照你这么说,于曼丽和李东湖,还真是蛮谈得拢的一对儿。

  徐素敏:你别说,于曼丽对丧偶独居的李东湖,还真有点儿意思呢!你们注意她望着李东湖时的那股神情……

  刘淑芸:唉,旁边人说说闲话容易啊,真正要做,难啊!

  杨晓菊:难什么?关键是看有没有决心?现在是什么时代啊!

  刘淑芸:当然难咯,子女、财产、房子,你们没听说这些年上海滩老年婚恋千奇百怪呀!

  谭莲:这倒也是。不过,卢长根这一闹,反而让我们晓得了他和于曼丽之间的婚姻底色,增加了解。吃饭,吃饭了。

  杨晓菊:真的可惜,难得请一次假,错过了一台好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阅读上海100胜58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09版:科创上海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第13届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8版:第13届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军界瞭望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婚姻底色
他们的上海前夜
重庆之眼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21婚姻底色 2017-08-28 2 2017年08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