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美元的“烧钱大战”
埃塞空军认为,尽管自己在飞机数量上占优势,却缺乏足够的飞行员去驾驶。于是,埃塞空军开始广撒大网,在世界范围内招募雇佣飞行员,而且在短短几个月内便找到一批相当不错的飞行老手,其中多为俄罗斯空军退役的飞行员。这个消息很快传到厄立特里亚,该国总统伊萨亚斯遂向雇佣兵发出警告:“任何被厄军俘虏的雇佣飞行员将被就地处决!”
然而总统的警告不能阻止雇佣兵们对钱的渴望,大约80名俄罗斯人搭乘运送军用物资的伊尔-76运输机抵达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有了足够的飞行员后,埃塞空军还想要更多的现代化飞机,他们与俄军火商签订协议,以3.2亿美元购买8架二手的苏-27“侧卫”歼击机及数架米-8直升机、地面导航设备。埃塞军方终于用钱堆出一支令人生畏的空中力量。
看到埃塞方面的大手笔“烧钱”扩军,厄立特里亚人当然不甘心。尽管他们经济更差,仍咬牙挤出2.5亿美元,向俄罗斯购买10架二手的米格-29“支点”歼击机,并从乌克兰请来“飞行与技术后援团”。至此,两国在1998年冬天的“烧钱大战”暂时落下帷幕,由苏-27和米格-29两款歼击机组成的战队在国境线两侧蓄势待发。
“四打二”却败北
1999年2月25日,厄空军的四架米格-29歼击机飞向前线,奉命对两架埃塞空军的苏-27歼击机实施拦截。
两队人马遭遇后,见对方势众的苏-27准备虚晃一枪逃走,却被米格机死死咬住,苏-27盘旋许久仍不能摆脱,最终被厄飞行员的头盔瞄准具锁定。事后,两架苏-27的飞行员都在报告中称,座舱内的“白桦”报警系统持续狂叫,飞行员很快也目视发现了米格机发射空空导弹的尾迹。
苏-27迅速做出规避动作,轻松摆脱导弹的锁定。埃塞空军发布的战报称,苏-27编队长机沃克纳赫少校被敌人的导弹“惹毛了”,决定调转机头反击,然而经验不足的他将所有机载导弹一次性打出去,根本没有准头可言。同样躲过导弹的米格机向苏-27发射了最后两枚导弹,双方最终陷入近距离缠斗之中,结果苏-27居然用航炮将一架米格-29击落,在这场以寡敌众的战斗中实现“逆袭”。
值得一提的是,被击落的米格机飞行员是厄空军司令、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哈德古准将。虽然厄官方对此未予确认,但哈德古自此再也未出现在公众视野里。
师徒之战,再占上风
击落首架米格-29不到24小时,埃厄空军的两款“死对头”飞机再次相遇。埃塞空军女飞行员阿斯特·托罗萨上尉驾驶苏-27歼击机护送一队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米格-21战机时,用雷达探测到一架不明身份的飞机从左后方逼近,托罗萨遂脱离编队前往拦截。
奇怪的是,托罗萨的座机在抵近目标途中始终未截获对手的雷达信号。直到两机飞近至目视距离,托罗萨才恍然大悟——来的是一架米格-29UB双座教练机,该机虽有一定的作战能力,但狭小的机鼻内没法装雷达,所以对苏-27来说基本属于“砧上鱼肉”。事实上,跟踪托罗萨的米格-29UB确实没有武装,只在翼下挂了两个看上去像导弹的副油箱,可能是飞到前线去吓唬没有常识的步兵。
咬住米格-29UB后,两机开始“一追一逃”的较量,厄军飞行员甚至将无线电调到与埃塞军相同的频率对话,对话的结果让托罗萨很惊讶:米格机里坐的竟然是自己原来的乌克兰籍教官!但两国交兵不是叙旧的时候,抢占有利开火位置的托罗萨立即向老师发出警告:要么飞往埃塞城市德布雷投降,要么就等着被击落。米格机拒绝投降,托罗萨于是按下导弹发射按钮,发射了至少两枚R-73空空导弹,米格机飞行员显然足够老到,轻易地避开导弹攻击,但最终没能避开苏-27的30毫米航炮扫射……
击落米格机的托罗萨上尉成为世界空战史上第一位击落喷气式战机的女飞行员,受到英雄般的欢迎。此战过后,厄空军“很受伤”,命令其米格-29高挂“免战牌”,对苏-27实行回避策略。
3月30日下午,苏-27与米格-29最后一次遭遇,但均未能奈何对方。之后,这两款俄制先进战机再未在非洲上空较量过。值得注意的是,厄空军损失的米格-29几乎都是在近战格斗中被击落的,说明在近战条件下,更大、更重、挂弹更多的苏-27占有明显优势。
埃塞人对自己的苏-27感到很骄傲。在驻扎该机的默克雷城,一个老板甚至把自己的酒吧命名为“苏吧”,以纪念那些“狠狠打击了厄立特里亚鬼子”的歼击机。在该城机场,一个机场卫兵经常向别人夸耀自己的指环,称这个指环是用被苏-27击落的米格-29的小零件铸造的。 李学华